一层秋雨一层凉,10月18日,从合肥赶回北京的馆配商老王一下火车就打起了喷嚏,让他不禁想起2009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图采会论坛的主题——馆配市场如何过冬。“过冬”,老王玩味了一下这个词,身上虽然冷得直起鸡皮疙瘩,心里却是热腾腾的——在刚刚结束的2010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上,由安徽省儒林图书有限责任公司和全国100余家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儒林2010全国新书馆配会同期举行。展会针对目前图书馆装备采购中存在的采购渠道狭窄、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力图在精品图书上显示特色。
“这次会上来了近200家全国各地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短短3天,订货量超过5000万码洋!”老王在此次馆配会上也斩获颇丰,巩固了几十家长期合作的客户,拓展了几家新的客户,为提前完成今年的经营目标写上了漂亮的一笔。“不论是图采会的组织方,还是馆配商自己,都应该好好总结总结,早做打算,一起争取把明年的市场做大。”
馆配会缘何受青睐?
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海书展、南国书香节、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中部文博会、西部文博会……老王干馆配这一行10来年了,日程从来没有像今年排得这样满,除了要参加往年那些例行的专门馆配会外,今年的节奏基本上都是按着这些书业展会在安排。
从2008、2009年馆配商们为如何应对严峻的市场捏着一把汗,到今年馆配会遍地开花,频频在书业专业展会和文博会等文化展会上唱“重头戏”,在零售市场并不景气的当下,馆配会何以不仅成为图书市场的一抹亮色,更是各类全国性、区域性文化会展争相追捧的“香饽饽”?
据了解,目前全国的图书馆配供市场每年大约有60个亿的份额,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春生分析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区级公共图书馆采购经费在增加,采购量自然加大;中专、高职院校因为升本,图书馆采购量也在增加。另外,出版社发行量不断攀升,而教材、零售市场销售在下滑,这部分销售跑到哪去了?我分析就是馆配团购。”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黄国荣认为,在订货功能日渐萎缩,零售数量有限的各类出版物交易会上,馆配会能给参展商带来实际效益,于是,现采现购的馆配团购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看好。馆配商则更看好这类大平台的资源和放大效应。一位区域性文博会的招展负责人也表示,出版业当然是文博会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单纯的展示很难持续调动参展商的积极性,“搭车”组织馆配会能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参展商能同时进行展示和交易,有利于主办方招展,增加人气,提升效益,火爆的交易数字也正说明了各方旺盛的需求。
几年来,馆配会规模日渐扩大,功能逐步升级,服务愈加完善,成效与日俱佳,业界对其自然青睐有加。
2010上海书展图书交易会的功能定位从订货向团购转变,一举吸引了全国各地150多家出版社、100多家书店和600余家图书馆参展,实现团购码洋超过6000万元。(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