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9年11月24日,本报与法兰克福书展、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在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共同促进世界各国与中国出版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关报道详见2009年12月8日1版《本报与法兰克福书展结为战略伙伴》)。此后,双方合作不断加深,除今年8月底继续合作推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德国专刊》外,在刚刚结束的第62届法兰克福书展期间,本报与书展主席岳根·博思先生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络,并在书展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就中外书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对博思先生进行了专访。
□我们看到很多英美媒体对此次书展的报道都用了“生机勃勃”、“激烈竞拍”和“业务谈判繁忙”等词汇。请您总结一下第62届法兰克福书展的表现,您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我们对书展前3天专业场的表现非常高兴。参观者的人数与去年持平,但是参展商的人数比去年增加了,参展的国家数也增加了。我们在本届书展上显示出了真正的能量。今年,无论是传统的纸质形式还是数字形式,只要是与内容相关的业务都再次获得增长,参观者对书展这样一个以集中化的形式和国际性的规模所提供的巨大商业潜力再次表现出兴奋之情。从数字上看,2010年法兰克福书展吸引了来自111个国家的7539家参展商,共举办了3000场活动,参观者总数达27.9万余人。
□本届法兰克福书展显示出全球出版业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重新恢复了以前的乐观和自信。在实现版权贸易和通过数字化项目促成技术和内容提供商的合作方面,书展有何特色和成果?有报道甚至调侃,法兰克福书展对数字化如此重视,以后会变成一个电子书展。您对此如何看?
■法兰克福书展的核心业务是买卖版权,这会一直持续下去,无论版权经纪人要交易的是纸本书还是电子书都是这样。这也可以从今年6.2号馆的文学经纪人与书探交易中心的热闹场面一瞥端倪。根据我们的统计,这个交易中心的版权专业人员的人数增加了3.8%,达到522人。
法兰克福书展是呈现书业最新发展的标杆,在书展上展示最新的技术,这意味着数字产品,如有声书、DVD、电子书和阅读器等,越来越多地与传统印刷图书同台亮相。从参展商的目录中也可以看出,有1900家左右的参展商都带来了他们的数字产品。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专业性书展,我们有义务来全面展示这些新的形式和产品。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改变书展的名字。
法兰克福书展今年新的数字化项目Frankfurt SPARKS,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出版人士都有积极的反馈。在热点展区(Hot Spots),65家参展商都给予了不错的评价,他们积极地在此展示,以开启与出版商的业务,建立新的业务联系。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如移动出版或Kobo阅读器这样的新设备,都获得了书业的极大关注。热点展区的展位在书展开幕前就已全部预订一空,在这个展区的舞台上,演讲和论坛活动都有很多人参加。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它成功了,实现了我们最初的“连接技术与内容”的理念。
□在“出版变革的工具”(TOC)论坛上,主题发言人道格拉斯·拉什科夫表示,“大型传媒集团的出版部门需要裁员60%才能保持在数字化时代的健康发展”。您对此如何看?兰登书屋的数字总监费奥纽拉·达根还认为,在考虑开发图书软件的成本因素方面,出版商面临一个分水岭,是投资并与技术开发商联手推出新的产品,还是小成本地推出类似纸本书的产品,继续通过零售商销售。您认为,除了资金方面的因素,出版商在决策时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我想,每一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必须亲自对其出版社在数字时代的策略进行理想层面和商业层面的定位。在法兰克福书展的各种会议和论坛讨论中,这些优秀的企业高管发表了有争议性的观点和未来愿景。作为这样一个专业性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我们希望帮助出版商和行业精英们从中受到启发,推进新的商业策略,作出正确的决定。
□在数字时代,区域版权或者说语言版权变得更加复杂。您能否给出版商和版权业者提供一些建议,告诉他们在合同谈判中如何处理数字版权等复杂的问题?针对目前传统出版商与电子书出版商之间有关电子版权的争端,您是否同意“传统出版商应持有在版书(backlist)和新书的电子版权”这种观点?
■版权贸易正快速发展,这里(书展上)的出版商都在从各自的作者手中争取数字版权。其中许多人都在谈在版书的数字版权,这需要在原有的合同后面附加一个数字版权的条款。(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