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5:书评/文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特:不仅属于英国,也属于世界
哈罗德·品特 (1930-2008) 英国著名剧作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笔锋犀利,具有冷峻的解剖风格,擅于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不祥与平静状态下的噪声,被称为“威胁大师”。其作品中的角色多是失业者、小职员等社会底层人物。被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是英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
  《归于尘土》[英]哈罗德·品特著 华明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35.00元

  ○华   明(翻译)

  哈罗德·品特是英国戏剧家,获得过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在内的多种奖项。他出生于伦敦东区一个东欧犹太移民家庭,父亲是位辛勤劳作的裁缝。父亲家族遗传给他对于艺术的热爱,而母亲家族却传授给他一种对于犹太宗教正统的背叛。他的童年时代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经历了避难时与亲人分离的痛苦以及大轰炸带来的恐惧。在哈克尼文法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他人生的一段黄金时代,一位名叫乔·布里尔利的英语教师引导他进入了文学与戏剧的领域,他与那些“男孩帮”的朋友们则结成了几乎是终生的友谊,这些活动带来的快乐帮助他抵挡了战后英国社会死灰复燃的仇犹法西斯主义带来的压抑。1948年,品特进入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也许令人难以理解,这竟然是这位未来的戏剧演员和作家相当不愉快的一段生活,他经常逃学,在伦敦各处游荡。同年,品特拒绝兵役征召,在当时的冷战环境下,这是一个需要极大勇气的举动。这些就构成了品特精神反叛的主要方面:与犹太正统宗教决裂,逃离现行教育体制,以及不惜违法直接抗拒承担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当然,品特自有他的理由,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有关解释。

  1957年,品特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剧作《房间》,该剧在布里斯托尔大学首演,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从此,品特走上了戏剧创作的道路。1958年,品特的《生日晚会》首演,不为人们接受,只有评论家哈罗德·霍布森挺身而出为其辩护。1960年,《看门人》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品特作为英国和世界剧坛的新星冉冉升起。1980年,品特与维维安·麦钱特离异,与安东尼娅·弗雷泽结婚。在其近50年的艺术生涯中,品特创作了30多部戏剧,若干诗歌、小说、电影剧本和政论文章。晚年,品特转向政治,他激烈批评国内外的强权势力,引起不少争议。

  品特的戏剧创作大致可以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威胁的喜剧”,如《房间》、《生日晚会》、《送菜升降机》、《看门人》;第二时期“家庭戏剧”,主要包括《一夜外出》、《夜校》、《收集证据》、《情人》、《茶会》、《回家》、《地下室》;第三时期是“记忆的戏剧”,如《风景》、《沉默》、《往日》、《独白》、《无人之境》、《背叛》、《家庭之声》;第四时期“政治戏剧”,主要包括《送行酒》、《山地语言》、《聚会时刻》、《新世界秩序》、《月光》、《归于尘土》、《庆典》。

  在“威胁的喜剧”中,事件往往发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一个房间、一所房屋、一间地下室等,其中主要人物受到某种形式的威胁与伤害,这些威胁与伤害来自外部或者内部,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这些戏剧与“荒诞派戏剧”有着某种共通之处,表现个人在世界上的孤立处境,特别是对于外界的无以名状的恐惧之感,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并向多种解释开放。

  “家庭戏剧”大都表现一个家庭中的各种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亲戚、夫妻、情人、朋友,以及这些关系的错综复杂的结合,特别是他(她)们相互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结果常常出人意料,某些作品延续了“威胁的喜剧”的主题。思想上有某种女性主义倾向,艺术上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在“记忆的戏剧”中,一个人物独自或者几个人物共同回忆往事,主要有关男女两性之间的三角关系,也有关于朋友与家庭的,对于往日的爱情、友情、亲情与事业的回忆,带来当下甜蜜与痛苦交织的强烈感受。如果说贯穿“威胁的喜剧”的主题是空间,那么可以说“记忆的戏剧”的普遍主题就是时间。品特在对于人的外界空间怀有一种受到威胁的恐惧之感的同时,对于人的生命时光的无情流逝感到无奈与惋惜。这类戏剧大都带有剧作家本人经历的影子,独特的个人体验被赋予了深刻的哲理。

  “政治戏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表现强权出于信仰、政治或者种族的原因,对弱者进行肉体迫害与精神折磨;另一类是揭露权力的拥有者们的冷酷、傲慢、腐化与虚伪,压迫者给被压迫者造成的精神创伤,以及对于某些英国国民性的批判与嘲讽。这些戏剧充满了人道主义同情和政治激情,风格朴素简洁。

  品特戏剧具有某种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常常被称为“品特式的”。

  品特开始创作的时候,正值以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6年)为代表的欧洲荒诞派戏剧和以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1956年)为代表的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开始流行。他的戏剧仿佛是这两种戏剧的结晶与发展,同时具有前者世界荒诞的整体氛围与后者“厨房水槽”式的生活细节。他的人物的处境常常与卡夫卡《城堡》中的K相似,他们被某种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主宰,陷于一种噩梦般痛苦然而又有些可笑的命运之中,所不同的是,K是始终无法进入城堡,而品特的人物则常常是企图据守自己的“房间”而不可得。

  品特戏剧大量使用日常生活对话,包括方言、俚语。人物语言具有权力支配、自我防卫、性格表达、内心掩饰等多种功能,而说出的表面语言下面常常隐藏着没有说出的真实语言。他的对话中常常出现停顿、沉默、重复和反问等,这些都是人物交流的重要手段,它们在表达特定意义的同时,构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意。

  品特是一位富于演出经验的戏剧家,他的戏剧不仅具有文本价值,而且富于舞台效果。他总是从带来灵感的人物形象(通常先是两个)出发开始创作,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自由发展空间,拒绝理论与概念的束缚,因此他的人物生动鲜活,故事充满悬念,舞台意象独特而多义。

  品特的戏剧因其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琼生曾经说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也许我们也可以说,品特不仅属于英国,也属于世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分销视野/民营业态
   第04版:书业时评
   第05版:教育出版
   第06版:专稿
   第07版:专稿
   第08版:资讯超市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刊
   第CG02版:文化/关注
   第CG03版:文化/聚焦
   第CG04版:书评/思想·科学
   第CG05版:书评/文艺
   第CG06版:书评/非小说
   第CG07版:书评/财经·管理
   第CG08版:书评/文史·童书
《东京岛》:圆满的结局需要自己决定
■编辑荐书
品特:不仅属于英国,也属于世界
赫塔·米勒:从社会的缝裂中审视国家
超过四分五十二秒的父爱
我的小说创作来自25年的阅读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文艺CG05品特:不仅属于英国,也属于世界 2010-11-02 2 2010年11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