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斯特对人性可笑又脆弱的部分多作着墨。他在1933年写的东西,讽刺世界的表象与虚假,到现在读来,世界仍旧是当初他嘲笑的那个样子。 “寂寞芳心小姐”只是一个报社用来提高订报率的伎俩,却意外成了读者与普通老百姓抒发生活情感和发泄人生苦闷的窗口。真诚恳切的求助声,让“寂寞芳心小姐”(负责解答疑惑的笔者)状似安慰,但实为应付的心态。更讽刺的是在书本的后半段,当他真心想要援引基督福音来解救杜尔夫妻间的裂隙时,却让整个事件变成一出可笑的肥皂剧。
韦斯特毫不客气戳破芸芸众生的美梦,冷冽如刀的句子精准剥离出我们并不陌生的现实,比如诉说梦想的失落:“他受到良心的驱使寻思起来,得出人们总是靠梦想来抵抗苦难的结论。梦想曾经是很有力的凭借,如今在电影、广播和报纸的操弄下却流于幼稚。世风日下,梦想的变质尤其是人心不古最糟糕的一个例子。”还有对残酷人生的理解与悲悯:“人生,是一个不容许抱怨的夜总会,他们发给你一手牌,你非赌不可,而且只能玩一局。就算牌运不好,那也是命。”“对大部分的人而言,人生充满痛苦的挣扎与心碎,缺乏盼望与喜乐。我亲爱的读者们,那只是表面上如此而已。不论你多贫穷、多卑微,都应该好好利用感官知觉,看看白云点缀的蓝天、白浪滔滔的大海,嗅一嗅甜美的松树和浓郁的水蜡树,感受丝缎般的柔滑,如同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不必用钱买”。
《寂寞芳心小姐》[美]撒尼尔·韦斯特著 施咸荣 杨仁敬译/万卷出版公司2011年1月版/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