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4:中国阅读周报·小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帕拉尼克:永无归期的自我禁锢
  ○洛  顺(书评人)

  美国作家恰克·帕拉尼克的《肠子》,是一部围绕特定语词建构的恐怖小说。关于恐怖,对某些作者来说可能是一种类小说形式,但在《肠子》中,它是一种显而易见的隐喻。19个不同背景的人因为一则作家研习营的广告走到一起,22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引入了一个固定语词。故事以语词为中心,深刻地揭示了语词在人生中的各种影响。

  《天鹅之歌》中,诽谤伯爵置身于发达的传媒世界。大众传媒的本质在于其荒谬性和娱乐性。因此,为了制造一条符合大众口味的新闻,诽谤伯爵不惜摧毁昔日童星的幸福生活。他在做这件事时毫无罪恶感,作为一名记者,这是他对事业的追求。

  这个故事没有过多的血腥描述,但它的恐怖更令人后背生寒。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高度传媒化的世界,各式各样的媒介和信息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试着想象一下,平静的生活在某一天被陌生记者打破。就在谈笑之间,就在以为即将成为新闻头条之时,你已经成为传媒的牺牲品。

  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不遗余力地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作出批判。技术的进步使人失去独立性,同化或分解到公共社会秩序中。《肠子》里包含的故事,或多或少都带有相同意味。比如关于克拉克太太的《后制》。克拉克夫妇为了还清巨额债务自拍情色录像带。在这里,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彻底倒置。克拉克夫妇面对镜头卖力地表演,但故事最后,当克拉克太太看到镜头里赤裸通红、毫无美感的肉体时,她不能相信这就是自己,彻底崩溃。

  用“后技术时代”来定义社会,并假设作者擅于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是阅读《肠子》的一种乐趣。——当然读者仍不能避免被某些情节惊吓。对于迷失在当下的人来说,他们常会寻求超越性的精神信仰,或沉迷于神秘性的生存体验。被困在旧剧院里的人,开始展开纯精神之旅。这是小说在形式上表现的一种树状结构。除了语词,还有大量的诗。被禁锢的人开始幻想成为赢家,成为英雄,用殊死一搏的方式彻底改变命运。在这里,极端化的处境展示存在的荒诞,主角用自虐的方式完成精神自救,作者广泛运用象征来表现不可言喻的精神深度。

  《出亡》是所有故事中基调最为平和的。否定督察发现自己为工作采购的两个仿真娃娃,竟成为了男同事们泄欲的工具。为了帮助娃娃们逃避这种虐待,她毅然支起猎枪带着它们上路。“那个化为物体的人,现在又变成一个人了”。故事表现的温情色彩令人动容,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回复根本。否定督察打定主意,出走之后是自杀。这也是贯穿于该书的终极隐喻,死亡是人在无可避免的沉沦中,对自己的最后一次救赎。

  《肠子》 [美] 恰克·帕拉尼克著 景翔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月版/ 35.00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3版:集团产经·分销
   第04版:商报封面人物
   第05版:商报每周传播股评
   第06版:教育出版
   第07版:教育出版·书人书事
   第08版:世界出版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关注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传记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小说
   第CG05版:中国阅读周报·非小说
   第CG06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文史
   第CG07版:中国阅读周报·财经
   第CG08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科学
你的不美好我只能遗憾旁观
灵魂之中最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科伦·麦凯恩:我们都知道自己并非独创
韦斯特:人生是一个不容许抱怨的夜总会
帕拉尼克:永无归期的自我禁锢
编辑荐书
广告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小说CG04帕拉尼克:永无归期的自我禁锢 2011-03-08 2 2011年03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