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5:中国阅读周报·非小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沿阅览
  走不出的门

  那些五四时代穿着长衫或者西装的知识分子,大都经历了从西方到东方的漂泊和徘徊,他们究竟希望走出怎样的一个天地?今天的我们,是否能够或者如何去理解他们?同样作为知识分子,他们身上的那些品质和精神气质正在当代中国流失?“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文化学者孙郁用他的思索和感悟,试图在思想层面上实现与“五四”文化大师的跨时空对话。

  鲁迅至少是一个感觉自己“彷徨于无地”的知识分子,而关于整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鲁迅在他的小说《在酒楼上》中借助吕纬甫的话加经描述:“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孙郁说:“在传统里,有的人一直在走,四处漂动着,似乎什么也没有找到。有的一生原地不动,却参禅悟道者多多。漂流在北京的青年是这个城市诗意的一部分,那是从民国初就已经开始了的。他们的感受似乎穿透了夜里的世界,溅出了丝丝血色,这把沉郁的古都,变得有温度了。在北京荒凉的地方,那些文字像一豆烛光,在无边的黑暗里闪烁着。”

  那么,现代知识分子,究竟走不出怎样的门呢?

  《走不出的门》孙郁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版/ 26.00 元

  不可复得的风景

  《遥远的凝眸》是一部以独特的视角解读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学随笔。在作者的笔下,一批现代文化巨匠拂去岁月的尘埃,活灵活现地走出书卷:至死都不宽恕敌人的鲁迅;坦荡洒脱的朱自清;忧郁哀怨的郁达夫;狂放不羁的陈独秀;寂寞隐忍的朱湘;才华横溢的徐志摩,以及女性作家的系列评传:桀骜不驯的吕碧城;寂寞孤独的方令儒;饱经风霜的安娥;风华绝代的张爱玲、陆小曼、林徽因等,无不为我们一一再现了那一代文化巨匠的情怀和风骨。

  围绕着那一幕幕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董培升详实而细致地记录了那些令人难忘的人与事。比如怪人章太炎,整日里痴狂疯癫,但在民族危难面前,他却大智若愚,大音息声,不惧强权铁窗,矢志救国救民,一颗赤子之心风范永存;柔石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却走过了从个性解放到探索真理的曲折道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由一个职业教师转变为以笔为刃的革命作家。石评梅的遗恨,庐隐的自我救赎,还有悲情的萧红,不一样的苏青,以及陆小曼、林徽因、安娥、冯铿、梅娘、张爱玲等这些旷世的才女,都是其所处时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历史也会因她们的存在而精彩和生动。

  《遥远的凝眸》,董培升著/由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版/32.00元

  山水仍在提供诗意

  诗人柏桦的成名作是《在清朝》,在那首诗里,柏桦就已经显示出在现代语境中巧妙处理与古典关系的超常能力。那种“牛羊无事百姓下棋”的生活场景在今天还有多大可能重现,似乎关乎我们一个选择的向度,而有一点是无疑的:山水依然可以给我们提供诗意。

  柏桦的诗歌朴素庄重,风格超然有名士气,而最重要的是他简洁寥落的古风写作与现代性困境与文明焦虑的对接,传统在这里没有成为别扭的负重,而是一种普遍意义的救赎价值的延伸。在他此后二十年创作的诗歌中,柏桦确切地显现出了这种“山水”选择所带来的当代修养:深沉、安静、隐匿,真诚地冷静和思考。这种执着于山水的情怀,在后期作品中更化入了日常体验和交流,几乎像日志那样,还原着那些早已远逝却又复得的心境和智慧。

  《山水手记》 柏桦 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28.00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3版:集团产经·分销
   第04版:商报封面人物
   第05版:商报每周传播股评
   第06版:教育出版
   第07版:教育出版·书人书事
   第08版:世界出版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关注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传记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小说
   第CG05版:中国阅读周报·非小说
   第CG06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文史
   第CG07版:中国阅读周报·财经
   第CG08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科学
人人都能成为作家
前沿阅览
星空下,救赎的麦田
游手好闲的铁路旅行
董桥记得什么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非小说CG05前沿阅览 2011-03-08 2 2011年03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