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6:中国阅读周报·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凯恩斯主义的最新辩护者
代表作:《凯恩斯方案:通向全球经济复苏与繁荣之路》保罗·戴维森著 孙时联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1版/32.00元
代表作:《市场的麻烦》 [英] 罗杰·布托著 孙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39.80元
代表作:《自由市场的坠落》[美] 斯蒂格利茨著 李俊青 杨玲玲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 48.00元
  保罗·戴维森

  美国田纳西州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他还担任过美国宾州大学和罗格斯(Rutgers)大学的教授,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杂志的主编,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前成员之一。

  主要观点:凯恩斯主义是通向全球经济复苏与繁荣之路。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公众对自由放任式经济政策信心广泛缺失,凯恩斯主义在被放逐20多年后又纷纷被各国拾起,凯恩斯主义是否能挽救世界经济?研究凯恩斯和凯恩斯学说最重要的专家保罗·戴维森在这本书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世界是如何深陷危机之中,但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怎样利用凯恩斯的经济学基本原理避免这种混乱局面。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致力于促使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但是世界通行的经济制度已呈现出一种令人沮丧的局面。凯恩斯主张通过政府干预与鼓励私人投资相结合,以减缓衰退——萧条——繁荣这一经济周期的不利影响。他的经济政策曾帮助世界摆脱了大萧条,而且他也是罗斯福新政背后所蕴含思想的重要影响者。戴维森认为凯恩斯提出了有关支出、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监管以及工资等的建议和详细计划,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扭转人类社会过去经济政策的不利影响。《凯恩斯方案:通向全球经济复苏与繁荣之路》非常赞同巴拉克·奥巴马制定的一揽子刺激计划。与此同时,该书还详细阐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以及适用于今天危急情况的解决方案。

  罗杰·布托

  英国顶级经济学家,汇丰银行前任首席经济学家。1978年开始从事金融业,是英国四大主流报纸之一《每日电讯报》的长期专栏作家,并且经常出席英国国家电视台和电台的访谈节目。

  主要观点:市场应该为人而改变,而不是人为市场而改变!

  罗杰·布托在书中认为“社会总是在尽力克服市场的缺点,并试图解决它们。为了让资本主义能够自我拯救,我们现在需要从金融部门开始行动。这种思想可能会冒犯那些坚持纯粹自由市场思想的人。但是市场应该为人而改变,而不是人为市场而改变”。经济学大师梅纳德·凯恩斯说,在市场回归理性之前,你很可能已经破产了;法国前总理爱德华·巴拉迪尔说,市场是什么?市场就是丛林法则,是自然法则。市场现在正处于一个交叉路口:一条路是经济和财政的灾难继续加深;另一条路则通向繁荣、稳定、全球合作的新天地。这是一本探索市场经济未来的书。罗杰·布托在书中,以他特有的睿智和清晰的头脑,为读者指出了一条资本主义的自我拯救之路。该书观点犀利、针砭时弊并富有思想,促使读者思考经济学的未来和市场机制本身的未来。该书内容极富挑战性和激情,作者不仅对自由市场理论进行了严厉批评,而且还为摆脱当前的经济危机提供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本书对“大崩溃”产生的原因做了极好的解释,布托为可能提出新问题的读者提供了解决办法。布托也积极回应那些最常见的一些谣言,这些谣言广泛散播于经济危机之中。此书指出了未来的问题所在以及其解决方法。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年仅26岁就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37岁获得了美国经济学克拉克奖。1988年起他在斯坦福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95年起任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1997年起他担任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利茨是全球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教育者之一。

  主要观点: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很多致命的且难以自愈的弊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建委员会主席——斯蒂格利茨始终对市场原教旨主义持严厉的批评态度。“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已经堕落太久了,唯利是图战胜了道德责任,我们玩命追求高增长,却不管自然坏境和社会是否能够承受增长的代价……”。在他的新作《自由市场的坠落》中,他抽丝剥茧地反思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让读者看到在现实的经济实践中,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很多致命的且难以自愈的弊端。首先自由市场经济标榜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仅仅存在于市场的初始阶段,随着对利润追逐,一些大公司会依靠各种手段迅速垄断一个行业。垄断一旦形成,他们便会抬高价格、获取高额利润、排挤其他竞争者,让自由经济不复存在,金融体系也是如此,非但没有实现其管理风险、配置资源、降低交易成本的可能,反而制造了更多的风险;其次,在这种缺乏竞争和高利润的市场中,金融行业不会生产一些对全社会有利但对自身无利的产品,而是会绞尽脑汁设计一些复杂、高收益的“有毒”产品,比如抵押贷款,对社会贻害无穷,而当利益最大化成为华尔街大鳄们和各企业推动高效率的动力时,政府的监管力度却在减弱直至缺失,对新时期出现的市场及其衍生工具带来的挑战也置之不理;最后,通过上述经济现象和本质,斯蒂格利茨又站在伦理学的角度,指出自由市场经济的源动力是从追逐利益出发,极有可能会空前鼓励自私。贪婪、物质主义和权力至上的观念会让经济危机演变为人类社会的一场道德危机。而改变这些,斯蒂格利茨认为要从经济理念上进行前所未有的调整和改革,完善收入再分配,主张以累进的税收稳定经济,倡议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立新的全球储备体系。 对于中国,斯蒂格利茨也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很多建议,比如更多地依靠内需,依靠国内的消费,而不是出口来推动增长;将资源密集型的“两高一资”的出口,转向其他类型的出口等,这些都有助于帮助读者擦亮智慧的眼睛、更加清醒地透视出自由经济的趋势与宿命,避免再次重蹈各种不必要的覆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商报·卷藏数据
   第04版:商报封面人物
   第05版:教育出版
   第06版:专业出版·IT细分
   第07版:畅销书推广
   第08版:资讯超市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关注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传记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专版
   第CG05版:中国阅读周报·小说
   第CG06版:中国阅读周报·财经
   第CG07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科学
   第CG08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中国经济转变100问》为百姓解惑
在市场与政府之间保持平衡
凯恩斯主义的最新辩护者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财经CG06凯恩斯主义的最新辩护者 2011-03-29 2 2011年03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