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郝月梅出版了“搞笑鬼王闹”系列,首次把王闹的故事以集束的规模和系列的形式推出,给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形象画廊里,又添了一个崭新和鲜活的“淘气包”形象。五年之后,王闹长大了一点点,但是他的搞怪和顽皮的本性一点也没有变。他和他的狮吼老妈依然每天在上演着一场场令人哭笑不得的对手戏。
“王闹一定有办法”系列,是郝月梅为她笔下的王闹量身定做的又一季“情景幽默喜剧”,包括《拨错的电话》、《奇异的暑假》、《玩出你的秘密》、《奇遇青花瓷》等六册。
故事所写的仍然是一种最近距离的“成长进行式”。主人公王闹是一个天性好奇、好动、好玩的六年级小学生。他的学习成绩总是不那么好,平时的表现也不是那么“乖”、那么听话,有时候老师会不得不“邀请”他的老爸或老妈来学校里谈话。但是,这个小男孩心理健康,内心里充满阳光和爱心,而且有情有义、爱憎分明、表里如一。作家在书写这个孩子的成长故事时,也并非完全是在取悦和迎合这类孩子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不,在一个个看上去是琐琐碎碎和平平淡淡、甚至有点似曾相识的儿童生活情景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作家对当下城市儿童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环境和状态的观察、思考与批评,看到社会上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在一个小学生、在他们的父母亲心中的折射。
从写作风格上看,这些成长故事所采用的也是一种开放式的、连续性的叙事方式,每一个故事几乎都可独立成篇,就像一集集的连续剧,大约15分钟之内就能轻松读完;每一本书由十来个故事构成,对今天的这一代喜欢“浅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整本书大约两三个小时也就可以轻松地读完。
明快简洁、不枝不蔓的叙述节奏,开放而又连续性的篇章设置,至少是适应了当下小学生文字阅读普遍缺少足够耐心的实际,可以起到提升他们的阅读信心的作用。因为太长、太艰涩、太严肃的作品,有时只能令他们望而生畏,不得其门而入,反而错失了一些阅读机缘。
这种系列性的“儿童轻喜剧”风格的作品,往往会带有一点“类型化”。“王闹一定有办法”也不例外。但是,郝月梅是一位有思想、有个性,有自己的文学追求的作家。她的儿童小说首先追求的就是必须有一个好的故事。
什么是好故事?她认为,“就是能一下子就击中我,让我读得欲罢不能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大多是很奇特,很有神秘感的。奇特神秘到你一生中读过了许多故事,却没有一篇能和它有些许雷同”。因此,她的每一本小说的故事里,都带着那么一点奇异和神秘感。
儿童文学的“通俗化”、“去文学化”和“类型化”都是不值得特别提倡的。不过,高明的儿童文学作家,一定能够找到一种两全的、兼顾的方式,来成就他的作品。既避开了过度的通俗化,又赢得了小读者的喜闻乐见,把轻松好读的故事与文学品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双赢”,这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可是,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那么,可不可以至少要做到,把一个好的故事“从文学中剥离出来”,从而使故事的讲述变得更为流畅、简单和好读,因而更为小读者所喜闻乐见呢?
郝月梅显然就是在这么做的。她的“搞笑鬼王闹”系列、“王闹一定有办法”系列、“不一样的杜小都”系列等等,都是如此。
我有一个说起来简单、而实际做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容易的观点,就是:有趣的故事就是温暖;简单的叙事也是关怀。最聪明的作者,也许压根就不会让自己的小读者在阅读这些故事时带上任何负担。
郝月梅对儿童小说首先要有“好故事”的追求,和日本儿童文学作家那须正干的《活宝三人组》有点不谋而合。表面上看,他们是在给孩子们讲述一个个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都可能会面临的故事,而且也在书中适度引进了一些孩子们普遍会感兴趣的故事元素,如惊险、奇异、神秘、揭密、成长烦恼,等等。但是,好看的故事背后也隐含着孩子成长期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隐藏着孩子们所普遍渴望和梦想的东西,如向往自由、英雄梦想、诚实为人、发现秘密、自立于世、勇于担当……这些作品里自始至终也都充盈着一种单纯率真、机警果断、自立自救、坚忍不拔的,属于小男孩们的好奇、冒险和担当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女生系男孩”、“花样男生”甚至被戏称之为“伪娘”的男孩越来越泛滥和盛行的今天,无疑是至为宝贵、不可缺失的。
“郝月梅幽默儿童小说系列”(6册)郝月梅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6月版/15.00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