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把“母性”视为中国女性“最高层的雌性”——经过其大量文本的演绎,“最高的雌性”已成为严歌苓笔下一系列中国女人所共有与特有的神韵。对这种“最高的雌性”的执著书写,使严歌苓的作品在当下中华女性文学中显现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比如,她最近刚出版的《金陵十三钗》更是如此。
《金陵十三钗》不是一个有关“特殊女人”卖淫的故事,它发生的背景是在1937年12月12日,地点是在南京,这一天守城的中国军队全线崩溃和撤退,第二天,也就是1937年的12月13日,像“野兽”一样的日军就占领了南京,从此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对中国人民的“大屠杀”、“大奸淫”、“大劫掠”,惨绝人寰的一幕幕从此深刻地烙印在中国人乃至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里。作者借“我姨妈”书娟的眼睛感受了这场屠杀——13位秦淮河妓女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个人性命。整部小说彰显爱国气节和民族尊严,也充满人性的光辉。
故事一开头,就见到“血”,虽然这个“血”是来自“我姨妈”书娟才14岁“初潮”刚来的身体,但也暗示出残酷的战争和大屠杀所带来的血腥已经弥漫在这一座古老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了……而作品之所以叫《金陵十三钗》,是因为“十三”是一个不祥的数字,这个数字也预示着南京城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同时也预示着主人公所面临的巨大悲剧。
选取国内作家较少触及的“南京大屠杀”题材,以长篇小说的架构,回望了那个历史事件,显示了严歌苓对于历史的关注和良知——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性人物的形象和心态,同时展现了女性在那场灾难中受到的非人伤害,小说末尾,金陵十三钗的舍身赴死,是灵魂的自我救赎,也是人性之花的美丽绽放。
《金陵十三钗》严歌苓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2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