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商报》曾在4月12日1738期《卖场重装潮来袭书业》一文中关注到了书店的重装浪潮。进入7月,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书店的重装已经进入尾声或已完成,而更多的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哈尔滨市中央书店近日完成重装以“新妆”示人,浙江临安新华书店7月初也完成重装正在试运营中,浙江绍兴市新华书店的5000平方米新卖场将于8月投入使用,重庆书城的改装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四川新华文轩正按计划重装包括西南书城在内的全省12家门店,南京大众书局扬州店等实体书店正在调整中。虽然目前重装的最终效果尚待时间检验,但如此多的书店进行大规模的重装改造,其动因显然不仅仅为书店“硬件”提升,贯穿其中的主旨是以硬件改造改善营销效果,从产品布局,到增加经营项目,都是对实体书店的未来怎么办的积极摸索,如何改造?如何调整?具体思路是什么?要产生的营销效果是怎么样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当下的实体书店,受网店冲击、成本上升等危机下,打造“一站式消费平台” 已势在必行。
在如今激烈的行业竞争面前,各个书店不得不举起重装大旗。不管其形式有何不同,内容如何变化,就记者观察而言,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多元经营,打造“一站式消费平台”,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谈到这次装修改造的原因,哈尔滨市中央书店企划经理霍宏明说:“一是想借全国书博会之机,以一身‘新装’迎接全国出版界的同仁;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央书店的一次战略性调整。”霍宏明认为,目前传统的实体书店正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中央书店希望通过调整布局获得更多空间,吸引更多业态,留住更多读者。“我们长期观察发现,大书城真正产生利润的不是图书,而是一些文化产品或增值服务。所以我们将书店物理空间的社会性和交互性最大化,除了卖书以外还可以提供其他文化产品,力图打造出‘文化休闲’与‘一站式消费’相组合的经营理念。”霍宏明说。为此,中央书店采用了“文化百货”的定位模式,除了音像、文教等传统的文化业态外,还将根据顾客群体在消费观念上具有求知、求新、求时尚的特点,引进更加时尚、前卫的大众文化业态。将这些业态本着相近、相邻、相关的原则进行整合。
绍兴市新华书店之所以急于扩大卖场,书店副总经理戚柳放解释道:“绍兴市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绍兴市新华书店不能完全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规模大,购书环境良好的卖场。”据戚柳放透露,老卖场装修后虽然一定程度改变了绍兴市店卖场的面貌,但根本上无法满足绍兴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于是新卖场的购置就势在必行。“新卖场投入使用后,将成为绍兴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的图书商城。”戚柳放展望道。
重庆书城于去年11月份便开始规划书店的重装调整,对此,书店副总经理朱健安表示,一是因为内部销售压力大,之前每年的小调整效果不明显,销售增幅达不到理想。二是今后发展的需要。朱健安说:“以后会有更多的更大的书城出现,图书销售的潜力非常有限,所以要利用新华书店图书的影响力带动多元化经营。”他分析认为,现在市场上图书销售的大部分份额还是在实体书店,书店拥有很大的客户群、影响力和信誉度,必须实时转变,留住这些客户群,为以后的转型做准备。“比如电教产品,现在书城做得很好,但是这个东西发展快,替代性强,几年后的变化实在说不清,所以必须在保证图书影响力的情况下培养其他产业。”朱健安表示,“这次调整是为了更加合理化地利用现有空间,使主业经营更加多元化。在调整完成后,书城将会开辟3C卖场、教育园区、儿童智力开发园区、运动产品区四个新卖场,向一站式消费平台靠拢”。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