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10年间的发展变化,杨光辉首先强调了2010年这个有着分水岭意义的时间点。作为全国妇联主管的带有“妇女”字头的综合出版社,中国妇女社被列入第一批部委出版社转制名单。2010年底,以注册企业法人、注销事业法人和全员上养老险这3项“名分”标准衡量,该社已正式成为文化企业。杨光辉说,转企改制并不是简单翻牌走过场,所以妇女社力求通过“三个转变”促发展。一是在清产核资过程中,经过几个月的细致工作,使自筹资金建筑、使用的办公楼的产权明晰问题于2010年底得到解决。二是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出版社对老人、中人、新人一一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完成全员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工作,并顺利完成了全员岗位聘任工作。三是妇女社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加强管理。2011年一季度,该社就以改革员工分配制度为龙头,对项目负责制、岗位考核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加以修订、完善。其中,薪酬改革尤其值得一提:从今年4月1日起,把过去的3合1的薪酬(岗位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奖金)变为2合1薪酬(岗位工资加效益工资),其中基本工资源于对各个岗位的工作量化核算,并且较过去的岗位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保证了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效益工资的高低则完全取决于各岗位、各部门乃至于全社的利润情况,利润高则效益工资就高,反之亦然。而且,该社特别采取了一年内预发效益工资、届时多退少补的过渡性措施,以使薪酬制度的改革平稳有序。
在改革催生活力的大背景下,妇女社将继续走小而精的路径,这也是杨光辉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他表示,尽管妇女社是综合类出版社,但是全社不过50多人,如果做全品种出版,很容易费力不讨好。经过这些年的积累,该社在家庭教育、孕产养育、生活健康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所以就要紧紧抓住这个优势,将这几类产品进一步做到“专、精、特、新”,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事实证明,经过缜密论证和反复打磨的作品,能真正经得起市场和读者的检验。例如该社出版的“中国儿童智力方程”系列、“中国儿童早期教养工程”系列、“冯德全早教方案”系列、“中国家教名家书系”、“世界家教典藏文库”、“智慧父母自修书系”、“男孩女孩培养课堂”、“健康名家讲堂”等书系都赢得了读者的良好口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中国儿童智力方程》、《发现母亲》、《洪昭光谈家庭健康》等分别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全国畅销书奖”等奖项;最近,著名教育家孙瑞雪的著作《爱和自由》入选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接下来,该社仍将巩固优势领域、做好单品种书、打造品牌系列作为其要坚持的战略思路,具体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贯彻:首先,利用转制契机,抓好选题策划,促进产品转型,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在分析已有产品的基础上,力争将拳头产品品牌化,将畅销产品系列化,开发新的产品,创新产品形式,加大原创图书出版力度。其次,在转企过程中,该社已经将编辑队伍重新整合,根据个人的专业定向和兴趣特长,成立了3个图书策划中心和一个公司,分别主抓家庭教育、孕产养育、健康生活、青春文学类选题的策划、编辑,又向社会招聘了一批思维活跃、项目运作能力强的编辑,进一步充实一线生产力量。同时该社也加大了对编辑的培训力度,督促编辑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以建立一支作风严谨、工作规范、敬业高效的专业型团队。第三,在作者资源方面,加大投入,留住该社已有的专家团队,对老作者进行延伸化产品的发掘;同时不放弃争取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作者,挖掘优秀的原创产品。
除了做好产品,杨光辉主张从机制与模式上进行突破性营销。比如,该社力争将产品按照序列同时推出,针对系列化产品、品牌化产品进行营销宣传,而不是就单品种图书宣传,降低营销成本;根据产品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营销手段,不求面面俱到,如孕产养育类图书通过母婴店、早教中心等渠道做营销活动效果就比较好,而家教类图书通过作者演讲促销的收效就比较明显;此外,该社还以减少库存、以销定产为目标,慎重确定起印数、加印数,按照清仓出货的要求将印制出的产品推向市场。(文 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