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曾经讲过一个寓言故事,其大意如此:宋国有一个富翁,天雨墙坏。邻家大哥提醒说,墙圮不葺,或恐诲盗。富翁的儿子也提醒说,墙圮不葺,或恐诲盗。果然,富翁家中夜间失窃,损失了许多财物。于是,富翁就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但同时又怀疑邻家大哥就是窃贼。
根据现代的医学科技知识,我们知道,人类的左脑擅长逻辑推理思维,一般而言,科学家的左脑较为发达;而人类的右脑擅长感受、领悟和联想的能力,一般而言,艺术家的右脑较为发达。那么,我们一般人的思维方式又是怎样的呢?也许,我们一般人的思维方式更接近于《韩非子》里面的那位宋国的富翁。我们即可以进行逻辑推理,由墙壁的损坏推理得出可能招致盗贼觊觎的结论;但同时,我们的右脑也会很活跃,忍不住要浮想连翩,甚至可能还会联想到一些比较诡怪的念头。
我认为,《商业模式新生代》全书讲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如果你想要做出成功的商业创意,就必然是理智思维与感悟能力的完美结合。这本书虽然是一本讲述商业知识的书籍,但此书中所阐述的道理,却并不仅仅局限于商业领域而已。也许,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永远也无法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或是杰出艺术家,但我们若是激发自身的潜力,也许我们可以成为一位成功的商人,或者,我们能够更加睿智地面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商业模式新生代》在介绍“非绑定的商业模式”时,列举了私人金融服务与推销金融产品的案例。所谓的私人金融顾问,是银行为富裕人群所提供的一种高级服务,很类似于私人律师,或是私人医生。这个行业的关键,就是要在顾问与客户之间建立起来长期的、相互信任的亲密友谊,不以一时得失而计较。但是,如果私人顾问银行同时也开展了金融产品的销售。也许推销部门会向私人顾问施加压力,要求向长期客户强力推销金融产品。而这样的行为,是会损害彼此间的信任关系的。所以,书中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这样彼此冲突的业务内容最好是拆分开来,不要兼顾。我们当然很难认为这个结论有什么不对,但是,现实世界难道就真的总是如此简单而又明晰吗?
《商业模式新生代》在介绍到“多边平台的商业模式”时,又列举了新闻业的案例,新闻业的成功关键就是必须要同时吸引住两类人群:读者和广告客户。新闻企业有足够的智慧可以判断读者们想要什么,也有足够的智慧可以判断出广告客户想要什么。但是,如果读者的要求与客商的要求发生了冲突时,这就不仅仅是使用理智思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了。当然,这其中还存在着职业道德的问题。但是,除此之外,实际上,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也要求新闻企业拥有高超的领悟与联想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一对矛盾问题。
作为应对此类问题的一个成功案例,书中列举了任天堂在游戏机领域扭转劣势,战胜了索尼与微软的商业故事。任天堂推出了科技含量更低的游戏机,但在吸引游戏者方面却更为成功,并且因此也得到了游戏厂商的青睐。所以,我们看到,也许任天堂的左边大脑不如索尼和微软的那般发达。但是,任天堂的右脑思维更加强大,并且在这一轮的竞争中胜出了。
记得以前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访谈节目,访问的是一位空军飞行员。这位经验丰富的战斗机驾驶员说:每当看到自己的战斗机静静地停放在机坪上时,总是会被它的优雅所深深感动。我们想,或许正是因为曾经驾驶着飞机在万里长空鹰击翱翔,所以才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它的优雅和美丽!
我们知道,战斗机的设计是一门高度复杂的综合工程。涉及到许多的学科和尖端的高科技,并不是所有的最好的尖端技术堆砌在一起,就可以生产出最好的战斗机。而且,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产生不同的机型。只有符合某一要求的最适合的设计成果,而并不存在唯一最好的设计成果。
所以,设计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许多要素,不断融合,不断取舍的过程。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就很接近于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了。所以,一个实用模式的设计的过程往往会散发出艺术的高雅气息,也就不足为怪了。该书的第三个部分——设计,主要论述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而且,我认为,其中的许多经验之谈,对商业之外的领域也是颇可借鉴的。
该书颇显巧思之处,就是建立了“商业模式画布”的概念。也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商业活动划分为九个构造块,表现在纸面上,可以用九个大小不同的方形图框表示,而这九个图框拚合在一起,又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长方形。任何一个商业模式的设计者都可以在不同的图框之内填写相关的内容,从而设计出自己的商业模式。
那么,我们想像,这一份份的“商业模式画布”,难道不正像是停放在机坪跑道边的一架架新型飞机吗?我们仔细阅读每一份“商业模式画布”的内容时,就仿佛看了一架架的新型战机翱翔在万里晴空之上的矫捷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