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6: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钱行动只是生存,用钱做事才是生活
  生活的目的不只是拼命积累财富,还必须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享受快乐的过程,别让财富败坏了生活的兴致。

  ○王伊伟(书评人)

  提到财富,我猜大概80%以上的人会马上联想到“钱”,所谓钱财钱财嘛。它们或是交易屏幕上挑动心跳脉搏的红绿线条,或是金砖闪钻品质至臻的香车美宅,又或是巴依老爷手里哗哗作响的银币,很少有人会把财富想象成水——这种既简单有多样的物质。其实大多数人眼中的财富都只是表象的形式,或者说是衡量其多寡的符号。《财富如水》的作者卢新华先生,通过对一段自己在美国赌场当发牌员经历的回忆,从哲思的角度出发,别出心裁的找出财富与水的共通之处,从水性、水患和理水三个方面,深刻揭示了财富的隐藏特征,操持不当的危险及人对于财富应抱的客观理性态度。《财富如水》一书无疑算是给当下深陷浮躁、放纵、短视和焦虑精神困境中的人们一剂解困的良药。

  既然财富有着如水般让人捉摸不定的特质,有着如魔般令人万劫不复的诡异,可为什么人们对它的追逐之忱却历久弥新呢?作者在书中告诉读者,财富或者直白一点,钱财物质有着某种神奇的魔力,鼓动人性中最不安的部分,使得人们对它趋之若鹜;使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戏码常演不衰。作者认为可以从心理需求角度加以解释,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马斯洛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及自我实现。越是低层次的需求越普遍、越广泛,得到以后的满足感也越强烈。大多数的人一般处于需求的前两个层次,需要满足吃喝拉撒睡、需要工作、需要财产、需要健康、需要家庭等等。这些需要使财富成为猎物的原动力,所以时下流行着这样的段子:“等咱有了钱,吃粽子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红糖蘸红糖;买宝马想买红色买红色,想买蓝色买蓝色;围巾要两条,一条系脖子上,一条围腰上……”。人们内心真实的生理欲望及安全欲望,支撑着人们这山望着那山高,为达到自由选择物质的境界而不断的努力与奋斗。当然也同时衍生了激发贪欲甚至畸形的求财方式。记得某一期《新周刊》的封面赫然写着这样一句标题“这个世界叫Morld。”乍一看以为是出炉了新的英文单词,仔细阅读内容后发现,是编辑们对当代人们的金钱迷境分析后,得出的文字噱头,意思大约是人们为了钱,让这个世界颠倒了吧。漠视底线、践踏原则,钱财轻而易举的搞定人们,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达到极大丰富与满足的程度,因为越是奋不顾身追求的东西,越是稀少和不足的。

  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自动过渡到后面的层级,就是对归属和爱(例如友情、信任、温暖等)及尊重(例如成就、地位、名誉等)的需求。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它一方面体现了人的社交需要——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体现了对自身价值评估的需要——得到别人肯定的注意、赏识和认知。我个人理解作者所说的由物质的需要过渡到精神的需要,是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踏实的感受,更通俗浅显的解释就是“今天你快乐了吗?”。这种需要的满足和钱的多少不是正相关的,就是说有钱不一定快乐,钱越多不一定快乐越多。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么们没有住房的时候,有一间房子,我们收获了快乐。如果房子从五十平方米,变成两百平方米了,那我们收获了更多的快乐。但从两百平方米变成一千平方米的时候,快乐也同样提高了五倍吗?如果再拥有更多的豪宅,快乐又提高了多少倍吗?绝对不是,因为豪宅的大部分的空间是用不着的,是和你发生不了关系的,所以远远超出的部分对你而言是无关痛痒的。钱就是这样,越多就和个人生活关系越远,它们仅仅代表着数字,就像一位地产老总所言,赚100万是自己的,赚1000万是公司的,赚1个亿就是社会的了。可惜很多人在追逐财富的时候,往往一直朝前走,不朝两边看,不知道钱有这样的“秘密”,因而忽视了生活的多元选择,把求财视为快乐的唯一源泉。其实钱财自己就是“财商”高手,你想要获取它,它就会要你等值甚至超值的其它东西来换的。

  需求的顶级层次就是自我实现,能达到这一层级的人少之又少。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把生活和工作都当成是一种创作活动,希望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决定把所有财产捐赠社会,因为他们摆脱了“匮乏性需求”,所以能清楚地洞察钱财仅是实现目标的工具,而且还不是唯一的工具,为了钱的行动只是生存,使用钱做事才是生活。满足社会的需要和自己潜力的需要,使得他们在内在能力和外在使命上找到契合点,超越了工作和娱乐的分界(即工作就是娱乐),超越了自我与非我的分离(即自我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够被自我实现的欲望驱使的人,无疑是最幸福的。

  对于大多数还处在“匮乏性需求”阶段的人们,似乎财富与快乐永远都无法平衡,抓住财富却失去快乐,拥有快乐,财富却又显得如此沉重。应当说有快乐的支撑,财富才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否则就可能沦为丑陋和无聊。那么有没有既拥有财富又拥有快乐的让人满意的状态呢?卢新华告诉我们——有,就是相对平衡的心态——与自己所处需求层次相匹配的物质标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一、健康的身体状态。二、高尚的精神追求。三、明辨是非的智慧。身体不健康就失去了行动自由,无法行动就失去了追逐财富的本钱。精神追求的低贱导致心灵的病痛,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就会感到屈辱或紧张,在获得金钱后,就会更加不安和辛酸。缺乏智慧,在面临选择时就会误入歧途。缺钱是痛苦的,钱太多也会因为使用不当而带来烦恼。

  随着中国的不断开放与发展,赢者通吃的西方经济逻辑与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发生着戏剧化的碰撞,异常浓厚的实利主义气息勾勒出各阶层成功与失败相交织的图谱,财富成为人们思想与生活转变的拐点。成功无疑是一剂人人艳羡的良药,但不能只把财富当药引,因为药劲过后,还有无法填平的道德的错位、心理的落差和价值观的崩溃。生活的目的不只是拼命积累财富,还必须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享受快乐的过程,别让财富败坏了生活的兴致,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快乐与财富并存的生活。

  《财富如水》卢新华著/作家出版社2011年1月版/19.00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商报数据
   第03版:教育出版
   第04版:商报封面人物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聚焦
   第CG03版:人物
   第CG04版:小说
   第CG05版:思想·科学
   第CG06版:财经
   第CG07版:文史·童书
   第CG08版:书评·综合
   第MYZK01版:专刊
   第MYZK02版:专刊
   第MYZK03版:专刊
   第MYZK04版:专刊
建立信任是维护客户关系的关键
图文阅读时代企业商业模式的可视化
为钱行动只是生存,用钱做事才是生活
编辑荐书
自信让人生没有弱势
轻松工作 快乐生活
中国图书商报财经CG06为钱行动只是生存,用钱做事才是生活 2011-09-20 2 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