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田丽丽 白小禾
部分专业社先行一步
国外如火如荼的按需出版市场也极大的增强了国内各路出版大佬发展按需出版的信心。国内专业出版社由于天然优势,处于最先了解先进技术和发明的前沿位置,在按需出版方面先行一步。
知识产权出版社可谓最先吃螃蟹者,该社于2004年就启动了“按需出版工程”,目前该社通过中标和承接的市场业务已占到了全社按需出版的60%~70%,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按需出版业务联系。中国质检出版社出版的95%的标准由纸质文本储存在货架上,转换为电子数字储存在服务器里。顾客到该社门市通过操作计算机,查找到所需标准,数字打印机就会打印出来,实现了按需印刷。随后,该社向各地发行代理机构推广。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9个城市的发行网点建立了该社推出的“标准数字打印系统”。新出版的标准文本通过互联网传递到当地发行机构的计算机服务器储存,通过连接装备了统一加密的软件,就可以异地远程离线同步打印该社出版的标准文本,并且在出版装订格式、定价、防伪标识、纸张规格四个方面实现全国统一。标准印刷和发行的周期基本为零。此外,气象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等也在按需印刷方面尝到了甜头。
出版集团顺势而行
虽然国内按需出版起步不是很晚,但发展不快。随着品种规模逐步扩大、库存加剧的现状和数字出版布局的紧迫要求,一些出版集团如中国、凤凰、世纪、浙江等已开展按需出版业务,在满足集团内出版社需求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向外部市场扩张。还有多家出版集团正在进行上马前的调研。按需出版有望加速。
一些出版集团为发展按需出版而专门设立了公司,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年4月成立了凤凰数码印务公司,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7月成立了上海世纪嘉晋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出版联合集团2009年12月成立了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内”满足各出版社按需出版业务,在未来以数码印刷的方式占据一席之地。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卫国认为,目前各集团开展的按需出版业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整合作者创作和出版社出版流程的按需出版模型;二是以数字内容资源库为基础的图书按需印刷业务模型。对应第一个方面,该公司将建立一个出版服务平台,为作者提供按需出版服务,产生的内容与出版社的其他图书一同进入到数字内容资源库。对应第二个方面则依托集团的数字内容资源库提供全品种、无库存、零风险的按需印刷服务,通过短版印刷技术实现图书发行流程的全新改造,以适应个性化、短版化、高效率的读者市场需求。
按需出版对出版集团打通产业链、节约成本、降低库存的好处不言而喻,也成为这些新公司迅速发展的推手。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数字公司自主开发的集团全品种数字样书库已经建成,数字内容资源库和出版服务平台的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开发完成后将与集团的博库网对接,打通从作者服务、内容管理到电子书和短版书发行的新型出版业务链。据上海世纪嘉晋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晓峻介绍,他们有效解决了集团内部库存量的问题,图书起印数量也大幅降低。除了样书的数码印刷,另一大业务就是定价高或古籍类图书。虽然大部分业务仍然来自集团内部,但他们在今年第二季度已经止亏并小有盈利,公司员工已经从成立之初的35人扩充到现在50多人。凤凰数码印务公司正式投产以来,发展较为迅速,员工在短短两年间从20多人增长到现在的60余人。2010年上半年与同期相比产值实现了翻倍增长,实现了赢利。出版主业在整体业务中占据35%左右,其他业务都来自外部市场。
(下转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