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版业,如果能成功开发出一个新的内容领域,那将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辽宁人民出版社多出版政治、军事、文史、外文、经济类书籍,近日,却推出了张帆的作品“孩子,我们来谈谈钱”系列少儿图书,目前推出两本——《财富号历险记之换宝石的大蒜头》和《财富号历险记之贝壳也能当钱使》。从事编辑工作十几年,“财富号历险记”是我编辑的第一套少儿读物,也是辽人社出版的第一套少儿读物。作为辽人社的编辑这显得有点“不务正业”,但却是我最想编的一套书。该书一上市,便受到了众多家长、学校老师,特别是孩子们的欢迎,并普遍留言表示期待第三本《穷羊倌如何成首富》的出版。
那么,怎么样才能开发出一块新的内容领域,并且让市场接受呢?我认为这需要抓住两个关键。
关键一:审慎开发选题。电子阅读对纸质书籍市场的冲击有目共睹,阅读依然,只是方式改变了不少,这种情况下,各类图书呈现出萎缩之势。但由于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少儿图书市场一枝独秀。而且好的少儿读物每年都在平稳再版,孩子们的阅读也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大家如果谈论同一个话题就会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这使我们考虑向少儿图书市场迈进。但这个市场同样品种众多、增速快、同质化现象严重,在这样一个未知领域发现一片蓝海的确不易。那该从哪里入手呢?
经过分析,我发现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儿童图书中,财商教育类的书很缺乏。学校很少教育这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家长也不知所措,普遍心理是怕孩子接触钱学坏。其实坏的往往不是钱,而是对钱的态度。因此,这种类型的书对孩子是很有意义的。
市场上关于儿童财经方面的书,有国外的《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但并不适合很小的孩子来读;而国内的书,全是教孩子一些“如何炒股”这类的理财技巧,技巧在孩子长大后可以无师自通,但正确的观念却要从小培养。钱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来的,有何用途?为什么不同的人获得财富的差别如此之大?回答孩子们这些问题的书国内还没有。
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张帆的这套童话书,把财富知识天衣无缝地融进航海故事里,这是一个我们正需要的故事。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那一刻,我坚定地想要说服社里正式出版。
但是领导开始有点顾虑,毕竟我们不是以少儿读物为主的出版社。可是,我的确被这个故事打动了,这个故事会让孩子懂得世事无常,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首屈一指的富二代转瞬间也会变成一贫如洗的穷光蛋,可是我们仍然要坚强,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依然要百折不挠。而且这个选题也正好填补了市场的一块空白。最终,社里还是同意了我的想法,该书系成为辽宁人民出版社少儿类书出版的一个新的尝试。
关键二:有针对性营销。有了好的选题之后,要有良好的市场反映也离不开尽心尽力的营销。首当其冲的就是书的外观。社里请作者邀请了他的朋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做推荐,并且在书的颜色、人物插图绘制上都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喜好,希望封面能吸引小读者们及他们的家长的目光。此外,少儿社的朋友建议将书改成漫画,因为漫画好卖。但我认为孩子在一定的年龄就该阅读文字,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而且张帆的文字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不过,最终还是配了一些图,增加小读者的阅读的兴趣。
同时,针对家长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比如,借助出版社的博客和微博进行网络赠书活动,在“六一”节前赠书50本,家长踊跃参与;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中国新闻网、新浪亲子等网站发表相应评论文章;同时也充分利用纸媒,在地铁报也进行了图书漂流活动。此外,还邀请作者到书店、校园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做“财商才是留给孩子最好的财产”的报告。
另一方面,针对小学生,中信银行嘉兴分行在金融机构中首创性地成立了“中信财智少年俱乐部”,成立会上为45位小会员颁发了礼盒,其中就包括《财富号历险记之换宝石的大蒜头》。这也成为一个契机,为我们推广此套书提供了很好的范式:除了与各省有意向的银行合作,继续成立俱乐部外,我们还将开启“财富号夏令营”,作者将带领小读者了解银行、保险、证券各个行业的工作情况,参观金融博物馆,也将结合书中的故事设计一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