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6:中国阅读周报·非小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另辟蹊径探龙学
《〈文心雕龙〉探疑》万奇 李金秋主编/中华书局2013年2月版/56.00元
  从写作学角度完成对《文心雕龙》的新的“探疑”,《〈文心雕龙〉探疑》算得上穷深究底,另辟蹊径,快人朵颐。

  序跋

  ○詹福瑞(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长)

  《文心雕龙》已成国际显学,研究者甚众。近百年来,在校勘、注译、阐释等方面均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仍有一些重要问题悬而未决。万奇和李金秋主编的《〈文心雕龙〉探疑》不是心血来潮的偶成之作,而是内蒙古龙学研究发展的序列结果。书名“探疑”,顾名思义,是研究《文心雕龙》五十篇中的疑点。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研究中存在一些疑点,故需要“探”。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研究视角,所探之疑是不同的。早期的龙学探疑如范文澜的《注》、王利器的《校正》、杨明照的《校注》主要在不同版本文字的考校和注释上,后来才有了王元化《讲疏》、张少康《新探》、王运煕《探索》等对《文心雕龙》理论疑点的探讨。就探疑的类型看,有李曰刚的《斠诠》、先师詹锳的《义证》等兼综汇校、会注、集解的综合探疑,也有如张立斋的《注订》、吴林伯的《义疏》等侧重文义的专项探疑。 而《〈文心雕龙〉探疑》所“探”均为写作理论与实践中必“探”之疑,如“文成规矩,思合符契”的内涵,“六义”的性质,“神与物游”中“物”的内涵,“志气统其关键”之“志气”释疑等等。虽不能说《〈文心雕龙〉探疑》把《文心》中的所有疑点都“探”到了,但应该说,五十篇的重要疑点均有涉猎。特别是在龙学著作林林总总的背景下,《〈文心雕龙〉探疑》寻找新的勘探点和突破点,是对龙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文心雕龙〉探疑》以疑点为中心,引经据典,比较勘验、逐一破解。辨析时,注意疑点与其出现的相关段落的联系,与每一篇主旨的关系,使“根柢无易其固”。同时也重视疑点与写作实践的关系,把疑点置于实践中来辨别、检验,做到“裁断必出于已”。对不同的学术观点,能进行严谨、客观的分析,从而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解读《养气》篇,《探疑》弥纶群言,笼圈而条贯:“刘勰‘养气’的基本含义是作家要保养体气、血气或者精气,包括‘养心’、‘练心’、‘养神’、‘养性’、‘养志’五层含义。”这个解释就比较符合实际,具有包容性。辨析《总术》篇,《探疑》博观圆照,钻坚求通:“《总术》篇的主旨是指用经书的为文之术统摄其它具体的写作之术。《总术》篇是对经书为文之术进一步的强调,在《文心雕龙》全书中,它具有高屋建瓴的作用,对其它具体作文之术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是刘勰征圣、宗经一贯主张的重要体现。”

  《〈文心雕龙〉探疑》十分注意历史语境,居今探古,既不“以今责古”,又不囿于陈说。对《明诗》篇“感物吟志”说的阐发,对《风骨》篇“风骨”的诠释,对《定势》篇“势”的辨析等,均有令人信服的新颖见解,在诸多方面突破了前人的观点,具有显著的创新价值。

  对《文心》的探疑是没有穷尽的。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讨。要做到“务先博观”,避免执一隅之解也绝非易事。研究者本身除了要具有文献功底和理论训练外,还要有感悟力,即对问题的直觉判断力。所谓“唯悟乃为当行,乃本色”。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要避免过度阐释,求“甚解”(深解),过犹不及,反而偏离了本相。

  近几年,龙学研究处于转型期,鲜有重要成果面世。像杨明照、王运煕、张少康等学者以龙学为毕生事业的太少了。王志彬先生在文化相对落后的内蒙古接连推出《文心》研究系列论著就显得十分可贵。更难得的是,他带出了一批有志于龙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文心雕龙〉探疑》就是这些中青年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相信《探疑》能嘉惠学林,为龙学研究再增新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产业观察
   第03版:分销视野·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广告
   第06版:大众出版·专题
   第07版:中外交流·专题
   第08版:世界出版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关注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人物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
   第CG05版:中国阅读周报·财经
   第CG06版:中国阅读周报·非小说
   第CG07版:中国阅读周报·小说·生活
   第CG08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一部风格独特的回忆录
编辑荐书
另辟蹊径探龙学
从物到人探究墓葬的秘密
作为幸存史料的日记
从艺术的角度了解中国宗教文化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非小说CG06另辟蹊径探龙学 2013-05-07 2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