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份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无言关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粗犷而又细腻的深情。
一个人睡觉的夜晚,“我”接到了“胆小的爸爸”的“求助”:“陪”他去上厕所。我们一起走过“窗户外面一闪一闪的亮光”——那是小汽车的车灯,走过一个“圆溜溜的黑影子”——那是我的足球,走过“咔嚓一声”——那是爸爸踩到了“我”的塑料玩具兵,又走过“厨房墙上的两个影子”——那是“我”和爸爸两个人的影子……在克服了“重重艰险”之后,父子俩终于到达了此次“历险”的目的地——卫生间。
作者透过孩子的视角,把“夜里上厕所”这样一个幼儿生活的普通细节,表现得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戏剧感。从一般的生活角度来看,这些情绪无疑是夸张性的,但从幼儿的视角来看,它们恰恰十分生动地传达了孩子真实的生活感觉。
故事以幼儿的第一人称叙事声音讲述“我”“陪”爸爸上厕所的经过,然而,在幼儿叙述语言的表层之下,我们却看到了属于父子俩的更多丰富而又微妙的情感内容。当躺在床上的“我”自己跟自己说“闭上眼睛,什么也别想,把头缩进被子里,没什么好害怕”的时候,我们分明感到了主人公心里的某种忐忑。这份忐忑感在接下来的一句“糟糕,我有点想尿尿了”中,得到了微妙而又充分的传达。这一页的插图以布满画页的暗光里一双有些不安的眼睛,进一步透露了这种略带害怕的情绪。而在这时,爸爸的恰到好处的现身,与其说是向“我”“求助”,不如说更像是为“我”的尴尬提供了及时的解脱。
事实上,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感觉到这一潜在的叙述语义在故事文本中的特殊存在。特别是结尾处,看到“我”一路“守护”着爸爸走到卫生间,却发现“爸爸怎么不上厕所呢”,我想读者一定会完全明白,爸爸的“胆小”其实是尊重和保护“我”的勇气的一种特别的方式。
在作品中,这份父爱的呵护默默地停留在主人公叙述声音的背后,它所带来叙述内容与叙述事实之间的错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则幼儿故事的幽默感。但更重要的是,正是这份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无言关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粗犷而又细腻的深情。它让这则小小的幼儿故事,拥有了丰富的阅读回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