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周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则臣:年轻人应该闯荡,但不能太任性
  徐则臣凭借《耶路撒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华文好书”文学类十大好书奖,这部长达509页的长篇小说,观照着70后一代人独特的生活现状和精神疑难,探索他们进入中年之后的心路历程,而漂泊、逃离、不甘、迷失的精神难题几乎又使每代人感同身受。

  ■受访人:徐则臣(作家) 

  □采访人:陈思包雅茹(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约记者)

  耶路撒冷是让我们内心安妥的精神去向

  □《耶路撒冷》书名的用意是什么?

  ■我把耶路撒冷做了一个泛指,因为它原本是一个宗教信仰的圣城。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话是不对的。商人信仰钱,这个不是信仰吗?“我写好的作品”同样也是信仰。信仰是一个中性词,不应该一味地把它拔高,变得凡人不可触及。在这点上,耶路撒冷是一个精神象征,是某种理想主义,能让我们内心安妥的一个精神去向。

  《耶路撒冷》这部作品,我写的时间很长。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忙,同时写作难度也大。既要写当下,另外我一直想找到这一代人和时代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小说这个文体与当下这个时代之间的关系。比如我用奇数章的结构来对应我所认识的相对透明的、快捷的、共识性的世界图景。

  □碎片化阅读时代,会对你的创作产生影响吗?

  ■作家的步调肯定不能跟时代同步,可能会慢半拍,或者快半拍,而且我们也没法判断。一个作家能判断的,首先是遵从自己对文学、对世界的认识,忠直地表达自己内心,认真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东西。闯荡“北上广”对有些人是灾难

  □你是北漂吗?你之前在上海作协,为何后来到北京发展?

  ■其实我一直待在北京,从2005年在北大念完研究生以后,直接去了《人民文学》,即使我在上海那段时间,也一直在《人民文学》工作。不过,在上海待了两三年以后,我还是回了北京,因为我对北方很熟悉,但对上海可能有点水土不服。即使这样,我依然非常感谢上海,比如在《耶路撒冷》里,我写了有关上海的很多内容。

  □那你怎么看北漂?

  年轻人应该闯荡,但不应该无节制、无限制地闯荡下去。比如你成家立业了,要对自己有一个基本判断,北上广有机会,但不是说机会每个人都可能有,有些机会对别人是机会,对你来说可能就是灾难。如果觉得一直过下去没有那么多机会,就该当机立断。“曲线救国”未必意味着退缩和妥协,挺直腰杆回去,这同样是一个更明白、能屈能伸的英雄。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说,燕郊有人每天凌晨四五点钟爬起来挤公交,坐两个小时的车到北京来工作。我觉得有些生活值得过,有些生活不值得过,我们不能说因为年轻,所有生活就值得过。这种说法是掩耳盗铃,不负责任的。

  □在北京有否客居的感觉?

  ■我一直认为我客居北京,但后来发现我也客居在老家。不管在哪儿我都是局外人、异乡人,都是漂泊在路上的人,所以现在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过去觉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现在发现没有地方能让你心安,那就只好“心不安处,也是吾乡”。

  □作为70后,你会给90后些建议吗?

  ■人这辈子,有的错误必须要犯,父母长辈跟你说没用,就算拿着教科书去生活都没用,该犯的时候还会去犯。人生最关键的那些问题,需要自己一步步走,只有头撞在南墙上,才知道哪个地方不能走。这么多年,上一辈人给过我很多忠告,现在回头想起来,真的觉得没有几条用得上,另外我也没觉得我避免了什么错误。

  当然,到了一定年龄该收就得收,当你有足够的阅历和反思错误的能力,就不能再任性。年轻时候任性是一个好汉,年老了你还任性就是一个无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
   第03版:杂志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刊
   第06版:专刊
   第07版:专刊
   第08版:专刊
   第09版:教育出版
   第10版:出版专题
   第11版:民营与网销市场
   第12版:行情报告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4版:周报
   第15版:非小说
   第16版:童书
“见行堂语”系列漫画第二部《放下是舍更是得》新年上市
作家要与读者一起捍卫好书的尊严
贾平凹:作家不写作是不务正业
格非:从小说中寻找中国社会变化
庞贝:《无尽藏》“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虹影: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得的第一个奖
陈丹青:感谢赏给《无知的游历》一个奖
徐则臣:年轻人应该闯荡,但不能太任性
张新颖:感谢自己很“笨”地写了《沈从文的后半生》
中国图书商报周报14徐则臣:年轻人应该闯荡,但不能太任性 2015-01-20 2 2015年01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