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日文化部网站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荐名单,蚌埠大禹文化示范园区和甘肃敦煌文化产业园共同入围。说到蚌埠有的人去过,有的人路过,有的人听说过,所年来围绕蚌埠的资源,我们进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探索。
蚌埠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说起蚌埠首先要说的是这个地名,蚌埠是作为古彩珠之地,所以又称珍珠城。说蚌埠古老我们有很多历史的遗存,蚌埠五河县挖掘出土了批旧石器,证明这里在数万年千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史学家认为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间存在着另一种文明,即淮河文明。
说蚌埠年轻,是因为这座城市在1911年才随着京蚌铁路开通正式开埠,时隔百年之后,2011年蚌埠开始了新的时程,我们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蚌埠特色的文化产业振兴之路。发展文化产业的蚌埠探索,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连年超30%,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形成了发展文化产业的蚌埠探索。这些探索主要有五个方面:
提升战略。从2009年始,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战略层面提出实施产业文化发展工程,并把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将文化产业列为全市五大重点产业之一。
科学规划。科学的才是可持续的,“十一五”末市委市政府联合南京大学通过深入调研,制定了蚌埠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全市文化产业一轴贯穿两淮三腰,三环环通四片连段的布局,在此基础上规划了55平方公里用地,建立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完整的三大产业聚集区,结合蚌埠实际的规划设计,为蚌埠探索提供了科学的保障。
项目带动。经济崛起必须靠产业支撑,产业壮大必须靠项目带动,在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的进程中我们十分重视项目带动产业,近五年全市列入安徽省861计划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连续蝉联全年第一。2014年47个项目列入全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库,投资609.12亿元,其中已建成或正在建成的重大项目有,投资近40亿元的文化产业园,投资11亿元的中华玉帛园,投资5亿元的光彩玉器城。这些大项目全都是来自招商引资,是承接文化转移的结果。
彰显特色。突出地域特色,实行差异化竞争,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创新之路,近年来围绕弘扬花鼓灯艺术,举办五届花都灯歌舞节。围绕发展玉文化,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玉文化节和八届安徽省玉器、古玩博览会,推动蚌埠成为国内重要的玉器及工艺品加工集散地。围绕提升地方文化附加值,制作推出了蚌埠印象,而且推出了十集动漫产品。
深度融合。在推动蚌埠探索的过程中,寻求文化产业与其他各领域的深度合作,不仅启动产业发展的强支撑,而且经过几年的探索使我们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呈现四轮驱动的代时,即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与旅游融合,与传统文化融合,与核心价值观融合。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的蚌埠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在科技融合方面我们建成了一批集创意、产品研发销售一体的企业,在与旅游融合方面我们建成了以花卉观赏为主业的博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