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专业出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销售大文化份额提升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倪成 邹昱琴

  2014年对于实体书店而言有着特殊意义。主观上,实体书店通过店面改造、经营定位调整、强化营销、强化服务与体验,加强了自身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客观上,政府推出的税收优惠、投入扶持基金、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等一系列政策扶持,也为实体书店经营发展“添砖加瓦”。多方努力之下,2012年以来的实体书店整体销售下滑的势头,在2014年得到了明显遏制。作为全国出版物大数据网络的组成部分,市场的重要方向标,实体书店销售“触底”后,进入了平稳发展期,整体市场逐渐回暖。(相关内容详见本期第13版)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近日对北京、重庆、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云南、江西、四川、内蒙古、辽宁、甘肃、湖北等地超过30家大书城及中小门店进行了采访,结果显示大多数书店2014年整体销售同比取得了明显增长。(注:其他省份采访正在陆续回复中,2014年图书、非书产品销售年度报告,本报后续将重磅推出)

  从区域表现看,二三线城市同比增长最为明显。例如,浙江宁波新华书店同比增长9.7%,慈溪市新华书店同比增长5%,海宁市店同比增长超10%,乐清市店同比增长10.3%;河北保定图书大厦同比增长19%;江西广丰县中心门店同比增长76.5%,上饶市中心门店同比增长6.3%,上饶县中心门店同比增长25.6%;云南昆明新华世纪金源店同比增长10%;四川德阳购书中心同比增长5%;山东胶州市店同比增长4.19%;湖北襄阳图书超市同比增长6%等。

  从增幅看,大书城普遍回升,只是多数增幅不大。大连市新华书店同比增长17.2%,南京凤凰国际书城同比上涨13.08%,内蒙古图书大厦同比增长超13%,重庆书城同比增长4%,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同比增长6.6%,北方图书城同比增长4.5%,新华文轩西南书城同比增长2.85%,成都购书中心同比增长2.21%;北京王府井书店、广州购书中心(排除装修因素)、青岛书城、沈阳市新华书店、杭州解放路新华书店、天津图书大厦、昆明书城、甘肃西北书城等书店销售同比基本持平。

  不少县市级书店的销售同比增幅较大,主要原因是销售基数小,受经营结构调整尤其是非书产品销售增长的影响明显;而大书城多处于一线城市,受电商冲击更为明显,销售增幅有限或基本持平。但在大书城改造进入“3.5代”后,体验性、休闲性功能大幅提升,加之传统营销、微营销线下实践加强、多元立体营销体系的建立等,有效助力了销售增长,也为实体书店销售回暖作了最大贡献。

  书店整体销售回暖给出版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书店调整门店布局、精选品种、“走出去”拓展销售,出版社紧抓市场需求,强化产品研发、开展营销,在社店双方共同努力下,少儿、文教、社科、文艺类是2014年销售增幅最明显的品种。众多出版社涉足少儿出版,图书品种极大丰富,带来了少儿书市场的繁荣;文教类尤其是教辅书,规范了市场运营;众多时政读物在2014年集中推出,整体销售增幅明显。

  形成对比的是,音像制品、生活类图书和部分语言类工具书等受科技发展、新品亮点不多且同质化严重、部分版本较旧等因素影响,不少门店销售同比出现下滑。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多点发力提振主业

  2014年大规模的实体门店改造、升级工作,一直贯穿全年。新一轮以经营业态调整为主的改造工作,并未改变书店图书主业的主导地位,这从2014年图书整体销售数据上可见一斑。如大连市店2014年图书销售占总销售的比重为93.75%、昆明新知为90%、乐清市店为73.8%、海宁市店为66.2%、宁波市店为66%,其他受访门店的图书销售占比均超过了50%。

  店面改造提升吸引力,客流增长促图书销售。一大批3.5代大书城,中而优、小而特实体门店改造的完成,一改实体书店单纯售书的传统形象,休闲体验文化中心概念的打造,更多产品、体验项目的引入,吸引了越来越多读者回流书店。很多新华人表示,书店转型升级工作的重心还是以图书销售为主,非书产品的开发销售主要是为了方便读者和拉动人气,最终为提升主业服务。

  线上线下互动促销,打造书店全媒营销新模式。2014年,实体书店在加大“走出去”销售、店面展销、校园签售、打折销售以及强化团购等线下传统营销举措外,还增加对线上平台营销的关注力度,O2O线上网站、网店的建立,自媒体平台微店、微营销的持续运用、不断优化,实体书店通过线上平台与网络电商进行竞争,以保证图书销售最大化。

  尽管图书销售依然占据实体书店的主导地位,但门店改造使得图书在店面的陈列占比、销售占比减少,图书销量占总销量的百分比,同比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大文化概念”被更多书店关注、接受、实践,多元产品品类、数量引入增多,实体书店经营结构调整带来的长远影响,将逐步显现。

  书为媒提升大文化营销

  与之相对的是,调查显示,实体书店非书产品销售市场份额正在不断加大。门市整体改造助力了非书产品在书店的融合拓展。仅从单位坪效看,非书产品高于图书主业。在某些书店,主业与多元的占比越来越接近,甚至后者超越了前者。昆明新华安宁分公司非书产品销售占比已超主业16个百分点达到58%。

  图书主业增长空间有限,非书产品引入成效显著。书店在新一轮变革发展中,逐渐树立、强化了大文化、全品种经营的理念,新品牌的打造、新产品的引入、经营面积的增加、体验互动模式的塑造,多元突破成为书店经营变革与发力的主要方向。

  多元产品经营管理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调整。以乐清市店为例,对所属乐清书城、柳市书城、东浦书城、虹桥门市等门店,在保持整体格局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了调整,如在乐清书城的一楼设立优加教育培训、三楼开辟小教室、十楼开设了围棋教室和音乐教室;在东浦书城开设了香槟左岸漫书咖啡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童书热销,不少书城以童书为主题,引入或开发与儿童相关的非书产品,儿童休闲区、儿童乐园、专门开辟的儿童多元产品销售区等体验空间、阅读空间,建立家庭阅读的营销体系,已成书店非书产品发力的重要方向。

  与之前不同的是,非书产品经营渐趋规模化、连锁化。不少书店打破了单一产品的引进和销售,建立了文化用品的独立品牌,形成品类管理,延伸了符合市场化、个性化的动向及需求产品,提升了整体商品的品质。如皖新传媒较早对门店的文体用品实现了连锁经营,成效显著;2014年北京发行集团强化联营,北京王府井书店对多元经营进行了全面调整,提升了非书商品经营质量;2014年云南新华书店集团文汇公司整合非书产品,实行全省连锁经营后,昆明书城等门店非书产品销售增速明显;成都购书中心对图书产品和非书产品实行一体化管理、营销,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双赢。

  不可否认,受限于传统图书经营视角,实体书店在非书产品选择、进货渠道挑选、非书产品与图书联动等方面,还有诸多不足,亟需提升;作为新加入的销售渠道,实体书店还需要面临非书产品传统渠道的激烈竞争,市场开拓任重道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产业观察·集团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专业出版
   第05版:专业出版
   第06版:世界出版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新媒体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文化
   第11版:童书·财经
   第12版:社科
   第13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4版:一线实战
   第15版:本期关注
   第16版:行情报告
   第17版:中国编客
   第18版:特别策划
   第19版:专栏·视界
   第20版:牛编做出版
   第21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22版:创意城镇
   第23版:市场
   第24版:海外
出版搭建平台项目多点着力
年最新版执业药师考试教材正式开售
浙江大学社新著解读美国内战
俄罗斯学者研究巴赫金出新成果
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计划出炉
销售大文化份额提升
协力出版转型信息服务
《农村百事通》:2015搭建生态农业电商平台
中国图书商报专业出版04销售大文化份额提升 2015-02-13 2 2015年02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