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绘的《三国演义》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套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长篇套书,1956年投入创作,1957年开始出版,1961年全部出齐。它经历了时间和读者双重的检验,经受住了不断再版、反复修订,终于成为传世经典。作为中国连环画史上的里程碑,这套书的艺术成就不可忽视。
首先,原著是一部长篇小说,篇幅巨大,有文攻、水斗,如何保留住细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和感染力,是一门学问。近十位文字作者,最终将一部半文半白的原著,用通俗流畅的现代汉语表述出来,删减合理,细节充实,使画家有戏可做,读者看后又感觉有味道,不枯燥。毛主席就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夸奖说,真不简单,短短的几幅画面和文字说明,就把有关内容和情节交代清楚了。
在绘画方面,先由五位老画家(刘锡永、徐正平、陈光镒、凌涛、卢汶)进行全书人物绣像的绘制。他们参考《历代帝王像》、《凌烟阁功臣图》,结合原著的描绘,又借鉴舞台上的人物形象,大胆设计,共画出100多位人物的造型稿。这一套人物绣像给参绘的30多位画家提供了统一造型的依据,保证了整套书绘画风格的统一。画家徐正平、刘锡永、汤义方、陈光镒、凌涛、汪玉山等,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古典题材画家,他们在再创作的过程中,有统一,有变化,还吸取现代电影镜头景别、视角灵活多变等特点,使构图到人物形象、环境景观的描绘都更富表现力。
2014年上美社将这套连环画进行整理再版,使用了第一版的封面,这些封面图全由刘锡永、刘旦宅、程十发等著名国画家绘制,书名则由上海著名的书画家贺天健老先生撰写,图章由著名金石篆刻家都冰如完成,盒套使用了《三国》代表性的深蓝,内附未出版过的人物绣像册,精心印制,以期将这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名片”华丽再现,让更多的读者感受连环画这项中国传统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