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孩子购书,这5点倾向不可有
  ■李 辉

  时下,儿童图书市场可谓百花齐放,红红火火。但图书品种多,质量也参差不齐、泥沙俱下。家长如何为孩子选购优质的儿童图书?作为一名少儿图书编辑,笔者总结了5点不良的购书倾向,提醒家长。

  一是应试备考倾向。只要听说对考试有用有利,家长们便趋之若鹜,毫不犹豫地“买买买”。这一类的教辅图书几乎占据了儿童出版市场的半壁江山,可谓“什么人都可以编、什么社都可以出”,装帧讲究、封面唬人,还有“名师推荐”等。但内容大同小异,甚至漏洞百出。笔者认为,此类图书少购为佳,为了应对考试而阅读,终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是拔苗助长倾向。在“读经热”“国学热”此消彼长的当下,在推进语文教育改革,大力推动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的大背景下,多数家长都觉得应该引导孩子从小读经、背诗词、学国学,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但采购该类图书时,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比如对小学生来说,《三字经》《论语》《诗经》勉强合适,但《孟子》《大学》《道德经》对多数小学生来说略难。读书最需兴趣,过早地让孩子挑战这些文言经典,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兴致全无、望而生畏。

  三是厚中薄西倾向。许多家长往往片面理解政策,听闻考试增加了文言文和古诗词,便误以为读中国的经典比读外国的经典更有用,西方的经典可以少读或不读,自然,西方的书便可以少买或不买。殊不知,不断出版的国外经典往往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们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打开孩子的异域想象力,还可以让孩子从小形成宽广的胸怀,具备世界乃至宇宙视野。对比着读,参照着读,对孩子的精神成长更有益处。因此,不要厚此薄彼,只要是经典,毋论东西,都要引导孩子与它适时相遇。

  四是道德教化倾向。选书时,家长们往往都会有道德洁癖,一般都要考虑一下这书里的内容是否健康、向上、有正能量。但笔者认为,应该反思初心,是不是想让孩子获得阅读的快感?是不是想让孩子对那些文字的灵动有所觉察?是不是想教会孩子怀疑、思考、判断?读书重在潜移默化,不要以为读一千遍“孔融让梨”的故事,孩子就能懂得谦让。笔者认为,道德教化只是读书万千目的中最无须重视的一个,先入为主的筛选,会让孩子错过许多美好的机缘。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孩子喜欢上了阅读,真正走进了经典,善良、正直、真诚等美好品性便会慢慢形成,“水到渠自成”。

  五是多多益善倾向。由于缺乏经验,不少家长放弃了主动权,完全听从儿童的意见,说买什么就买什么,以为多多益善。但孩子缺少鉴别能力,良莠不分便不可避免,色情的漫画、粗俗的网络文学、青少版的缩写经典等都会被装进购物车,但这些书百害而无一利。再进一步分析,如此消费,儿童也不会懂得珍惜,不仅不会认真阅读购买的图书,也不会懂得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图书购买来而不看,束之高阁便等同于废纸。还有的家长喜欢看别的孩子买什么书,自己就跟着买,完全不顾自己孩子的兴趣特点,这也是不应该的。

  通过多年从事少儿图书编辑工作,笔者认为为孩子选书原则很简单:趣味第一,教化次之,最忌功利。建议家长千万不要用大人的功利心掌控孩子的童年,要多听他们的心声,多考虑他们的兴趣,成为他们的朋友,陪伴他们阅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教育出版
   第03版:出版报道/畅销书案例
   第04版:优案推介
   第05版:中国编客
   第06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07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08版:中国编客·专栏·视界
   第09版:传媒中国
   第10版:中外交流
   第11版:综合
   第12版:精品精荐
“津彩阅读”营造书香天津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鼎新力作
为孩子购书,这5点倾向不可有
创新法治宣传,善用案例导航
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发行《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
《世界无界》讲述现代社会生存之道
技术工具加速数字出版商业化
中国图书商报综合11为孩子购书,这5点倾向不可有 2019-09-20 2 2019年09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