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中国编客·专栏·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四位一体”模式撰述历史
  ■孙贝贝

  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学界提供了研究五四运动乃至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契机。由万卷图书出版公司策划的“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即将面世,正是顺应了这个契机。

  四位一体的撰述模式。“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是一部套书,由《五四那批人》《五四那些事》《五四那些思潮》、《五四那些经典》组成,分别由左玉河、马勇、刘大胜、张宝明等人完成。其中,前三本是独著,后一本是合著,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按照现在学界一般认知,狭义的五四运动指1919年5月4日那一天的学生爱国运动,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是指20世纪初持续十多年的思想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同义。取名“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明显是取意了广义的五四运动,而非那一天、那一个月、那一年发生的事件。

  研究历史,总是离不开人、事、物这些基本要素。研究一种思想运动或社会运动,同样离不开那些人,以及那些人做的事、引领的思潮和撰写的经典。重视基本要素可以让研究有集中的点,以专题的形式深入。“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以人、事、思潮、经典编排,形成“四位一体”的撰述模式,共同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历史场景。既把握了五四运动的整体面貌,又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有宏观的视野,也有微观的解析。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自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从整体上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研究,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必读书,后来很少有体大思精的专著。而且这部著作已经在美国出版50多年,引进大陆也近20年。当今学术界多半就人物论人物,就事件谈事件,就个案谈个案,就思潮谈思潮,很少能够把人、事、思潮、经典结合起来研究。

  “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填补了学界的空白,值得关注。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讨,阐释出个人新意,该套书做了有益尝试。四本书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让读者对这段历史有多种视角的观察。

  研究具有温情与敬意。“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几位主要作者均坚持温情与敬意的研究态度,给予“了解之同情”。广义上的五四运动牵扯的层面很多,做到公允、客观、公正很不容易。而且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现实关系紧密,给评价更是增加了难度。学问精深、思想深刻,自然不会有激越之语,也不会有意气之争。任何一个学者都不是站在墙头的看客,也不是资料文献的旁观者。对于本国历史,尤其是堪称关键事件的五四运动,总是有感情掺入。学者经过严格学术训练,也很难避免,感情只要适当、合理并且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只会让自己看得更透、看得更远、看得更明。

  反思中寻找未来之路。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出现了彻底的分裂,胡适等自由主义者与陈李等社会主义者。两派代表人物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在一个战壕战斗,在一个思想园地里耕耘。加之当时就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保守主义者,三派构成了中国思想的主流。

  一个民族只有尊重自己的本国历史,在一个理性的范围内探讨,明晰其优点和缺陷,才可以寻找未来之路。寻找中国的文化精神家园,并不是过去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或许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教育出版
   第03版:出版报道/畅销书案例
   第04版:优案推介
   第05版:中国编客
   第06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07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08版:中国编客·专栏·视界
   第09版:传媒中国
   第10版:中外交流
   第11版:综合
   第12版:精品精荐
《小小艺术大师·华夏版》:用诗的形式讲解名画内容
看这家出版社怎样抓住节日刚需,卖出文创月饼5000盒!
一套旅行箱式的日历如何诞生?
什么选题能让新经典文化大BOSS一次通过?
用“四位一体”模式撰述历史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编客·专栏·视界08用“四位一体”模式撰述历史 2019-09-20 2 2019年09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