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是充满人类经验和意义的空间。乡土的书写,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表述的核心,也是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叙事内容。明天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家在中国”系列绘本中,由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创作、张娣绘图的《回老家过年》,通过一次亲子回乡过年之旅,回应并延伸了中国儿童文学乡土书写的主题。
“乡土”是孙卫卫在进行儿童散文创作时所最擅长驾驭的题材。当他开始涉足绘本这一新的文体创作领域时,亦将目光自然地聚焦于乡土之上。
故事中的“我”跟随家人回老家过年,随着文字叙述和画面的展开,乡土的大地、山、河、村庄等,逐一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这是爸爸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有山,有水,有河流”,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厚重、坚实的乡土味道。而随着爷爷、奶奶、叔叔、姑姑等亲人的逐一登场,乡土的韵味由于融入了亲情而变得更加绵长、深厚了,并牵引出一种乡愁情结。
除了乡土之情,作家以儿童的视角自然地引入吃、穿、住、行等种种细节,以呈现乡土的日常生活图景;同时,还融入做花肉、蒸花馍、写春联、拜祭祖先、吃年夜饭、守岁、放礼花、拜年等种种极富北方年味的民俗景观。乡土的自然风貌、民风民俗、人情等作为承载传统的文化符号,提供了记忆与文化间的联系,最终能唤起儿童读者对乡土传统的文化认同。
在“乡土”的地域空间概念上,绘本以“年”牵引出“家园”这个更多指向人的精神空间的概念。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现在过年,更看重的是家庭大团圆。”故事以过年为契机,将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带入传统大家庭的空间,让其充分感受到亲情的珍贵与美好。“屋子里开着电暖气,热乎乎的”,文字的暖意映射出的是亲情之暖。而故事结尾的一句“明年,我还要再回我的老家过年”也充分体现了亲情的凝聚力最终让年幼的“我”实现了对家园的情感认同。
除了亲情,故事中还处处彰显着传统的家风、家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在绘本中体现的家园情结并不止于个体的小家,而是通过不断插叙爸爸、爷爷两代人关于过年的回忆,映射乡土中国的变迁与发展,从而将作品中的“家园”情怀自然升华为一种“家国”情怀,由此很好地回应了该系列绘本“家在中国”的主题。
在绘本中,“我”的当下的童年与爸爸的回忆中的童年,两条童年叙事线索的交汇,形成了一种代际交流和对话,以此也更好地契合了文化记忆传承的主题意义。
值得一提的还有作品的文字与图画。绘本的文字近乎白描,但字字凝练生动,质朴之中不乏诗意,具有作家一贯追求的语言的本色之美。而与文字对应的图画,柔和细腻的水彩、彩铅使画面色彩富有质感,人物神态生动传神,与文字相互补充、阐释,图文合一,体现了图、文作者创作旨趣的统一性。画家穿插运用版画来展现文中爸爸的童年记忆,用删繁就简、以少胜多的造型语言很好地传递出了记忆之美。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转型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如何汲取最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唤起少儿读者对于文化的点滴记忆,传承文化传统,从而使其更加自信的面对现代与未来?可以说,绘本《回老家过年》正是对于这一命题作出的一种很好的探索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