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成长教育/书香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级阅读发展亟待合力破局

  ■付劲草

  随着“双减”政策的发布,阅读实践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凸显。当更为丰富的阅读资源和阅读引导模式涌现,如何有针对性地有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变得越发重要。这其中,分级阅读作为探索路径之一,仍然值得关注。

  分级阅读是引导儿童阅读的可行路径

  就其概念而言,分级阅读是指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以及阅读能力,安排合适的阅读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科学性的读物,其核心理念是让少儿学会和喜欢阅读。

  很多家长接触分级阅读是从英文分级阅读图书开始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文分级阅读发展相对成熟,也较为大家所认可。经过长期发展,目前西方较为著名的分级阅读标准体系主要有发展性阅读评估分级体系(DRA)、指导性阅读分级体系(GRL)、年级和基础分级体系(GLE)、蓝思分级阅读测评体系(Lexile)等。标准体系的不断健全,引领了分级阅读产品不断丰富完善,比较受欢迎的有牛津阅读树系列、RAZ系列、培生系列、海尼曼系列、兰登系列、I can read 系列等。据相关报道数据显示,“牛津阅读树”系列读物在全球130多个国家使用,可谓影响巨大的“爆款”产品。

  与之相比,中文分级阅读从本世纪初起步,发展历程相对较短。2011年以来,分级阅读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201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要“借鉴国外阅读能力测试、分级阅读等科学方法,探索建立中国儿童阶梯阅读体系”;2017 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推广阶梯阅读”;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广泛征集遴选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优质游戏活动资源和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生活特色的绘本”;《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 年版)》提出,要“根据青少年儿童不同时期的心智发展水平、认知理解能力和读特点,科学地选择适合不同学段、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读物”,等等。政策引导之下,近年来国内一些学术机构、商业机构陆续进入中文分级阅读领域,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参考书目,探索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形成了一批商业化产品,推动了中文分级阅读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中文分级阅读发展仍面临多重问题

  与国外分级阅读特别是英文分级阅读相比,中文分级阅读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理念普及程度不高。虽然教师和家长普遍都有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意愿,但只有少数群体真正理解并实践分级阅读的理念。以家长方为例,对渐进式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很多家长感到茫然失措。有的认为孩子太小,还是先积累认字量再说;有的家长不认真评估孩子的阅读能力,简单按年龄、年级选择相应图书;有的重精读不重泛读,忽视了扩大孩子的自主阅读量,等等。当当联合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K12阶段学生“分级阅读”白皮书》显示,72.7%的中国父母自以为很了解孩子的阅读水平,但事实上仅有29.1%的父母能够正确认知阅读水平的内涵;65.9%的父母听说过分级阅读,但仅45.7%的父母能够正确理解分级阅读的内涵,同时87.9%的父母在了解到分级阅读是什么之后持接受态度。由此可以看到,分级阅读理念在普及上具有较大潜力。

  二是分级读物多样性不足。目前中文儿童读物市场上,按年龄段或年级笼统区分读者群体的读物相对丰富,但既对阅读能力又对阅读内容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根据儿童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匹配相应阅读内容的读物仍然有限。目前,《我会自己读》《小羊上山》《一亩宝盒》等分级读物在读者中有一定口碑。但总体来说,这类图书有一定数量,但远谈不上丰富,使得为孩子挑选合适的读物成为学校和家庭的共同难题。究其原因,既与中文分级阅读发展历程相对较短、理念有待进一步普及有关,也与出版机构投入研发力量不足、内容创作者推出优质作品不多有关。

  三是权威标准缺失。标准对行业发展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在中文分级阅读标准建设方面,2019年首都师范大学王蕾发布的国内首个学术标准“鎏阅”标准,亲近母语研究院今年4月发布的《亲近母语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等,都是已经开展的有益尝试。但不可否认的是,中文分级阅读仍然缺少全国性的权威标准。如何立足汉字、汉语的特点,结合我国语文教育的实际,构建阅读难度阶梯体系和阅读能力评价体系,以及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阅读内容体系,形成系统科学的阅读能力发展指导体系,是亟待国内学界、出版界、教育界共同解决的现实问题。

  可喜的是,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牵头编制的我国首个儿童分级阅读行业标准《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已于今年4月向社会公开宣介,并已进入送审阶段,这意味着中文分级阅读即将产生行业标准,有助于推动行业发展进一步规范化。同时也要看到,权威并不意味着唯一,也不意味着一蹴而就,往往需要经过先有后优、多方并存,市场选择、优胜劣汰的阶段,才能形成多方认可的权威标准。

  四是中国特色不鲜明。儿童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体社会的价值取向。从现状来看,部分具有分级特点的国内原创读物只求浅显易懂,却忽略了潜移默化的性格塑造和价值引领;不少读物是引进版权后翻译而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是西方的,有的还会在系列图书中反复出现、不断强化,不可避免地让西方文化元素乃至价值观念在孩子们心里留下烙印。解决这一问题,要从提高中文分级读物的内容原创性和价值引领性入手,既充分考虑少儿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又注重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共同记忆,不失时机地加强价值观引领和民族情感培养,以文化人、立德树人。

  中文分级阅读健康发展需各方合力推动

  正如全民阅读需要社会广泛参与一样,中文分级阅读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各方合力推动。

  多方共同推进中文分级阅读标准体系建设。中文分级阅读的不断发展,既为理论研究和标准规范制定提供了实践基础,也日益受到标准规范发展不完善的制约。为此,需要学界、出版界、教育界投入更多力量,在难度设计、能力评价、内容安排、发展指导等方面加强研究,加快形成系统、权威的中文分级阅读标准体系,以满足市场主体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可以预计,未来在中文分级阅读领域将会有多项标准共存,既相互竞争、各有特色,又共同接受市场检验、推动产业发展。

  出版机构加强分级读物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优质内容供给能力,加强对少年儿童中文分级阅读需求的深入调研,强化少儿出版物的分级意识,培养专业化创作人才,组织优质资源紧贴市场需求开展内容研发,在深耕细作中不断推出精品佳作。突出中国特色,注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入挖掘可供少年儿童消化转化的精神食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底色、质量成色的经典IP。增强整体性和系统性,构建覆盖3~12岁儿童的分级读物体系,让儿童在阅读的进阶之路上始终有与其阅读水平相适应的读物,始终有兴趣也有动力在书香浸润下增长知识、丰富心灵、健全人格。

  学校和家庭积极开展分级阅读。在学校方面,在中小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已成为“标配”的大背景下,学校可探索将分级阅读纳入课后服务,由教师通过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级读物,既充实学生的课后时光,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在家庭方面,家长应提高自己在孩子阅读中的参与度,注重亲子阅读、互动阅读,强化阅读指导、思想引领,与孩子一起在陪伴中增进感情,在书香中浸润心灵。

  政府部门强化政策引领和制度保障。一方面,加强行业引领,引导各方力量在理论研究、内容研发、产品输出等方面加大投入,健全标准规范,壮大人才队伍,提高创作能力,增加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加大保障力度,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扩大分级阅读的实践深度和广度,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拓展资源、丰富载体、扩充力量,推动形成一批分级阅读“最佳实践”,积极在更大范围内予以推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专题/教材培训
   第03版:出版专题/教材培训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资讯
   第06版:分销新视野/渠道百强
   第07版:分销新视野/渠道百强
   第08版:优案推介
   第09版:中版好书榜
   第10版:案例/年度畅销书解读
   第11版:出版报道/细分市场
   第12版:出版报道/细分市场
   第13版:间播直/访谈
   第14版:间播直/新作
   第15版:成长教育/书香校园
   第16版:成长教育/家庭教育
   第17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8版:中国阅读周报·月览
   第19版:中国阅读周报·月览
   第20版:行情报告
   第21版:业者论坛
   第22版:精品推荐
   第23版:精品推荐
   第24版:精品推荐
英语分级读物“小学启思号系列”注重儿童思维技能培养
分级阅读发展亟待合力破局
推动校外劳动教育标准建设
让孩子“剪”出非遗故事
《为爱朗读》:实现爱的联结与传承
图书馆建设与阅读活动双线并举
中国图书商报成长教育/书香校园15分级阅读发展亟待合力破局 2021-11-30 2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