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作家访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2个故事勾勒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关键词 现代世界 重建 博弈
《1946:现代世界的形成》[英]维克托·塞巴斯蒂安著/海南出版社2021年10月版/59.80元

  ■书同君

  1946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美国完成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资本积累,走上了超级大国之路;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欧洲大陆在意识形态上一分为二,美苏冷战开启;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撕毁停战协定,新的全国内战在中国大地上爆发;昭和天皇发表《人间宣言》,麦克阿瑟开始改造日本;大英帝国难掩衰颓之势,印度宣布独立……

  著名历史学者维克托·塞巴斯蒂安撰写的《1946:现代世界的形成》,并未探讨战争本身,而是记录1946年发生的诸多大事,政坛精英在“决策之年”纵横捭阖,黎民百姓于“世纪寒冬”艰难前行。

  维克托·塞巴斯蒂安,出生于布达佩斯,当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全家沦为难民,不得不离开了祖国。他后来成为一名记者,供职于《泰晤士报》和《每日邮报》等多家媒体。还在《伦敦晚报》中任媒体编辑和首席撰稿人。主要作品有《十二天:1956年革命》《1946:现代世界的形成》等。

  在《1946:现代世界的形成》里,维克托·塞巴斯蒂安用32个长短不一的故事,呈现出1946年的全球大格局。虽然这些事件大体上都相互独立,没有明确的前后文关系,但是作者还是尝试按照时序来排列并呈现。作者谈论的话题包括:“美国世纪”的到来、斯大林如何成为西方人眼中的独裁者、德国被清零和重启、奥地利成为冷战的重要舞台、苏联在欧美大规模铺设间谍网络、英国如何濒临破产、日本天皇退位危机、战后欧洲国家对德国的复仇、伊朗问题、英国处理印度问题等等。每一章都充满了丰富的年代感和形形色色且饱满的人物形象,以及完整的故事主线。

  除了在中国、日本和印度发生的事件相对独立以外,欧洲、美国、中东的大事件还由一条隐藏的线索被有机组合到了一起,即犹太人问题。不管是“二战”后对于德国国家的重构、欧洲的重建、美国对外政策的奠定、中东以色列的建国和阿拉伯的分裂,背后都离不开大国如何处理犹太人问题和犹太人如何自救之间的博弈。

  从柏林到华盛顿,从伦敦到莫斯科,从德里到上海,维克托·塞巴斯蒂安采信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和亲历人的口述记录,通过扣人心弦的细节描述和颇有深意的小插曲,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和平的第一年如何塑造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书中几乎涉及了战后每一个重要主题和关键事件,呈现出一段信息量大、引人入胜又容易理解的历史。

  世界的格局在1946年开始重新书写,并让它的余辉一直映照到2021年世界中的各个角落。掩卷沉思,读者不禁会问,“二战”真的结束于1945年吗?还是一直到柏林墙倒塌的1989年,或者苏联解体的1991年?这些答案既对也不对。但看过该书后,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如今这个既没有和平也没有战争的年代,它的起始元年正是194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年度盘点
   第03版:分销/年度盘点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百强团队
   第06版:作家访谈
   第07版:作家访谈
   第08版:传媒/访谈
   第09版:世界出版
   第10版:精品精荐
   第11版:精品精荐
   第12版:精品精荐
你知道吗,传播学其实很有趣!
李佳蓬:文学和投资有共通点
孙一圣:写出生活被忽略的一面
32个故事勾勒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中国图书商报作家访谈0732个故事勾勒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2021-12-03 2 2021年12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