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BOSS唐 著/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定价:22.00元
■商报记者 邹昱琴
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策划的《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销售已经突破50万册,使“发财小说”火爆起来。鉴于《发财日记》的电视剧和电影版权也都高价售出的成功尝试,使得该公司副总经理刘按一直关注此类小说的稿源。在谈到《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的缘起时,刘按说,因为他一直在有目的地寻找“发财小说”,所以发现符合条件的稿件不是一件难事。2010年3月起,他发现天涯论坛上有篇 “混在义乌”的贴子,故事的主人公BOSS唐把自己的“发财史”在论坛上连载。网友被“义乌发财哥”从400块钱卖袜子起家的创业故事所吸引,争先转载和评论。因为原稿条件符合公司要做的“发财小说”,所以刘按笑称自己在阅读帖子5分钟后,便即刻联系作者,很快开始进入签约流程。现在这本号称“最小小本生意圣经”的《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已在全国上市,开机首印便近20万册。
那么,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所做的“发财小说”是怎样摆脱说教式的套路,使读者兴趣盎然地在小说中感悟到蕴含在其中的“小本生意经”的呢?刘按解释道,他们所做的“发财小说”,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教人怎么发财的小说,一般来说都是能让人轻易信服的真人真事,讲故事时会详细描述发财过程的艰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了财,故事又有励志的功效。故事中主人公的发财经历也会给读者一些特别有指导意义的“发财小秘方”。如今大家都希望能够通过正常的途径、在不犯法的大前提下,通过做一些小本生意,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后,最终能够发财。比如《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就是专门讲一个人在义乌这个真实的地方真实地做小本生意的发迹史。书中详细记录了BOSS唐从1998年身无分文的惨状到2003年身价数百万的历程。在BOSS唐的发财道路上,他几乎遇到了所有小本生意人都会遇到的难题与麻烦,而这些问题在书中都被“义乌发财哥”各个击破,逐一解决。刘按认为,该书最大的亮点强调的就是小本生意的小就在于小细节,细节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而来自渠道的反映也证实了刘按的判断,上海书城采购姚成刚就认为:“这本书可读性比较强,适用层次广,读者的关注度比较高,应该是图书市场的一个销售亮点。”
刘按说,基于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生存现状的了解,在与普通老百姓利益需求相关的这个方向上,建立一个新类别,即“发财小说”。目的就是希望读者能通过这样的途径了解到平凡人的发财经。其实,去营销一个没有名气的作者所讲述的故事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刘按却不怕启用新作者,在他的思维中有一条营销公式,那便是:名人=名号+人名,大家都是通过名号去认识一个陌生人的。他说,当网友叫他“义乌发财哥”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感兴趣的人。而这个故事本身,就可以让人想购买这本书了,不需要什么炒作,只需要老老实实地讲这个“义乌发财哥”的故事就好。很多报纸就此发了新闻,那么如何让这些新闻在各种不同的渠道里流动起来很重要。公司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去宣传,如何才能让宣传到达目标受众那里,找到相应的读者群。在宣传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两点:一是,要用最大众的推广渠道,比如报纸读书版、网站读书频道。看这些板块的人,肯定是对读书感兴趣的。二是要搜集创业、发财相关的论坛,因为这些地方聚集了精确的读者群。
在总结自己的营销策略时,刘按这样说,该书的营销目前处于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把“义乌发财哥”在义乌通过400块钱卖袜子起家的发迹史讲给广大读者听。“读客营销的特点就是,每一次推广都是一次完整的进攻,在不同的渠道推广同样的购买理由,不浪费任何一次推广机会。每本书只有一个卖点,一切推广都围绕这一个卖点展开。公司会在所有的渠道,利用所有的形式,围绕这一句话去推广。由于我们的平均品效能达到行业的几十倍,渠道都很愿意卖我们的书。”
第二阶段营销推广,刘按却遭遇到困难。本来是希望“义乌发财哥”能出来在全国各大院校做巡回演讲。但是BOSS唐表示他最初只是希望通过网络去晒自己的发财故事,能够让年轻人燃起创业的激情,分享自己做小本生意的发财经验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他从未想过要走红于网络。目前,他怕影响自己的生意,所以不会出面做宣传。“每本书的营销都会留有遗憾。”刘按坦诚自己早已习惯。
“开拓图书购买人群,向平时不买书的读者要销量”。刘按强调读客的营销理念是为每一本图书打造全新购买理由和附加价值,强力拉动了图书的销售,为书业赢得了更多新读者。所以对于该书的宣传,公司会针对最重要的卖点,做海报、X展架。也许大家会觉得宣传方式老套、没有新意。但是老套的往往就是最有用的。最笨的方法,就是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经过实践检验,最后留下的方法。为什么这个方法留下来而没有被淘汰,就是因为有用。最关键的在于这个方法是否能够执行彻底。而渠道营销执行彻底主要有两个表现,第一是规定时间内,所有渠道一齐打堆头,贴海报。第二是,堆头打很久,海报贴很久,直到读客下一本畅销书的到来。我们针对渠道有一个顺口溜:“读客新书到,书店齐欢笑。赶紧打堆头,本本都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