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时期,推动宪政的主要人群立宪团体,他们是立宪活动的主要机关。在当时,这种推动立宪的领袖人物,基本都是以组织团体的方式来实践他们的愿望。在这些倡导立宪的人物中,众所周知的首推康有为和梁启超。
戊戌变法时期的强学会、保国会、南学会等,都是推动政治改革先河的组织团体。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流亡海外,继续组建保皇会、帝国宪政会、政闻社,持续鼓吹立宪。这种政治行为得到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仿效。张謇组预备立宪会、杨度组宪政公会、张国溶组宪政筹备会,另有粤商组自治会。以至于政治团体活动,成为近代中国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这些海内外立宪团体,曾联合发动三次全国性的大请愿,迫使清廷缩短预备立宪的年限,并成立资政院以为国会的准备,成立咨议局以为省议会的预备,又建立内阁制度。督促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诸多原因而必然失败。然而这种团体政治却长远地影响了现代中国。
民国建立之初的许多民主措施,其基础实质建立在晚清预备立宪时期,它作为新的政治模式,在中国开始发挥其积极的效力。
《清季的立宪团体》 张玉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42.00元
美国的民间外交
民间外交,是美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第三力量》一书中,旅美学者卢咏以国际关系中的民间外交为切入口,全面介绍在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非营利机构如何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卢咏把这种分离于政府和商业部门之外的非营利部门的作用称为“第三力量”。这一力量不以政府强权和市场私权为机制,而是独立地组织社会资源,致力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它具有公共权威,充满公益精神,并且运作专业化。
由于长期从业于美国非营利机构,卢咏所拥有的实际经验,使其能广征博引美国公益慈善方面的政策法规、研究文献、第一手趣闻轶事和采访资料,图文并茂,为读者生动直白地展现当代美国非营利部门的文化内涵、运作管理和体制机制全貌。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系统深入评述美国非营利和公益慈善事业的专著。
《第三力量》所介绍的美国非营利部门在公共事务中的影响力,可以引发人们对当代社会内在发展动力的深入思考。该书认为,第三力量出自人类表达爱心、兴趣和维护个人或团体利益的基本需求,这种源自美国文化的模式对于正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有值得借鉴之处。在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必然会伴随着社会组织方式的现代化,第三种力量将应运而生,也有望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中发挥作用。
《第三力量》卢咏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版/4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