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书的后记里我曾经写到,我一直觉得金波这个名字似乎和童年的池塘有什么秘密的联系——这是我的直觉,不是每个人一生都能幸运地找到这样秘密的童年通道,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天真的池塘里一直享受圣光。当英国诗人布莱克在18世纪写下浪漫简朴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他怎么能知道呢,在数个世纪后的中国,我正是循着这样的“天真之歌”遇到可爱的金波爷爷和他的小绿人们的。
在春天时候,我和六岁半的儿子走进童话《又见小绿人》,就如同书里的小叶子和小晓相遇,我们被故事的刹那缘分所牵引,然后我们一起跨越七座美丽的桥,去看望小绿人们,聆听古老井底的歌声,见识温暖睿智的老人,听见绿树的怦怦心跳……或许对一本书最好的纪念就是安静地坐下来,用最大的声音将它们朗读出来。
从这个角度讲,《又见小绿人》是标准的古典童话,这里没有机械的手脚和眩目的拼装,没有外星人的袭击以及毁灭人类的怪兽,这里是轻灵的,柔和的,自然和灵犀的,甚至是有一点点笨拙的——世界上最美好最浪漫的童话里一定是有笨拙的,因为那是天性中最善和最纯的自然流露啊!而那些小绿人呢,那些最可爱的大自然赐予的精灵们,带给我们的阅读和心灵感受是如此亲切丰富,如沐春风……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孩子的母亲,我很希望身边的孩子能在看完数码宝贝的时候,去读一读这些小绿人,去感受和亲近他们的同时感受古典的精神和情怀,让一种经典文字的阳光、清风浸染和滋润心灵。
《又见小绿人》自然延续了以往作家那种唯美浪漫的风格,那种充沛的诗意,那显然是作家又是诗人所散发的独特光彩——从一朵花里读出世界,发现天堂。不仅如此,苏少社的《追踪小绿人》、《又见小绿人》系列中所涉及的现实问题,人类的唯利是图、无视自然的资源开发与滥用等等,无一不有着严肃的思考和现实的意义,也显示了作家和这个时代的紧密相系。
在写作的结构上和想象上,《追踪小绿人》和《又见小绿人》实现了一种现实和幻想交织的恍惚之美,由最初一个孩子因为好奇心去追踪小绿人,引出的不仅仅是两个孩子间的友谊,或者孩子和自然之间的故事,而是更深挚博大的关于生命意义价值的思考。宫爷爷和爷爷作为童话重要的角色贯穿,不仅完成的是带领他的孙子小叶子找寻到一棵树的心跳,更是让孩子体味到“在这世界上,我不但有许多叫做‘人’的亲人和朋友,还有许多‘人’以外的亲人和朋友”而发出由衷的感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么幸福!”生命的意义在平凡的细节中获得焕发,更是在孩子的领悟中得到了最美丽丰厚的回报。
这样的时刻是如此美好,就如同每一本好书都会让人恋恋不舍,我在想每个合上书页的读者,或许也和我一样对作家和他的小绿人怀着由衷的爱意,让我们对他们的未来,对苏少社也有更多的期待,就像《又见小绿人》里那天真和深情的自言自语:
“又见小绿人,会在哪一天?会有怎样的回忆?会有怎样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