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寰 吴悦琳
美国作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的《爆发》,可谓大数据时代的开山之作。作者在立足于大数据的聚合点,创建性地提出了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新思维——“爆发模式”,提出了人类行为可以预测这一颠覆性观点。作为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洞察未来10年互联网趋势的系列图书之一,《爆发》一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磨炼”书名 在湛庐,每本书的书名背后都有一个激情碰撞、苦思冥想、瞬间爆发的故事。书名的讨论也一直是策划中最关键、最反复、最纠结的环节。该书英文名为BURSTS,最初笔者把目光聚焦在“爆发点”上,所以书名初定为《爆发点》;而随着对全书结构的不断梳理,以及对巴拉巴西创建性地提出爆发模式的认知,书名的策划方向也改为《爆发式》。而一直无法释怀的是,《爆发式》这个书名虽然能够很好地点出该书的主题,但是缺乏震撼力和趋势感。后来,我们多方征求了互联网研究专家的意见,最后将书名定为《爆发》。这样既延续了作者巴拉巴西的上一本书《链接》的风格、又充分体现了趋势感和张力。《爆发》的副标题——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既提出了作者研究的大背景,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又揭示了是如何预见人类未来行为的。
“修炼”主线和辅线 在拿到最初《爆发》的译稿时,大多数编辑都有读天书的感觉。因此,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需要引导读者将故事章和理论章的两条线明确区分出来。英文原书分为28章,在编辑反复阅读译稿后发现,奇数章介绍爆发模式的推导过程,偶数章讲述中世纪的战争故事,两者交替。随后,我们以爆发理论的推导过程即奇数章为主线,划分为14章,并将原书的偶数章分别归入到这14章内容中,作为附属的故事章。这样,全书的层次关系就清晰可见了。为了配合这样的层次关系,在版式方面,我们借鉴了原书的设计,在每个故事章前面的偶数页,放置了巴拉巴西特意绘制的酷图。如果图画页前面的奇数页空白,我们也保留了原书中的设计方案,放置了一个类似门把手的图案,让人有一种推开历史的大门,穿越到中世纪的感觉。同时在故事部分,我们全部铺上灰底,将之与正文部分明显区分。
“精炼”每一个标题 对于一本图书来说,各级标题是引导读者立刻抓住全书主线、体会作者观点的重要途径。在对原书合并章节后,我们又将全文分为3个部分,按照“人类看待自身和世界的传统思维”、“爆发,大数据时代的新思维”、“谁掌控着我们的未来”三个部分,带领读者领略人类行为预测理论的发展历程。同时,我们将章标题设计成主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通俗而睿智,副标题则更加强调每一部分重点阐述的理论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另外,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脉络体系,我们特别为各章添加了二级标题。所有的二级标题不仅是其下包含的段落内容的主要含义,更是与文章标题相互呼应,构成一个逻辑整体。
“炼就”专栏 我们在《爆发》中也特别设计了“爆发洞察”,“爆发实践”、楷体格式以及加黑文字等,丰富的格式与专栏设计,可以让读者阅读不再枯燥,又可以将书中精华呈现出来,便于读者迅速把握书中精华。“爆发洞察”专栏,我们将有关爆发模式理论的内容用专门的格式突出出来。“爆发实践”是有关爆发的实验案例的总结。做成楷体格式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描述性的小案例或是一些引用的观点。我们在做《爆发》时在原来的楷体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特别的设计,让它还是能够从正文中更突出,而不至于被读者含糊略过。
对于编辑而言,遇到一本好书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真心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让读者满意。毕竟,读者的认可,才是编辑工作最重要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