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版社和馆配商来说,当下恐怕最要紧的,是知道图书馆采购人员在图采会上究竟在干什么?只有知道他们做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服务。不过,由于全国众多图书馆的情况不一、工作模式、经费拨付等情况各不相同,其在图采会的工作重点也不一致。以公共图书馆为例,按其经费规模,大致可分三种情况。
大型图书馆多以省级、副省级馆为主,它们一般经费充足、采访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对馆藏质量有较高要求。这些采访员通常要在每年的订货会期间做五件事,首先是交流信息、了解情况,要了解全国出版动态及阅读情况,对全年整体出版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利于制定全年的图书采购计划;特别是各图书馆之间沟通采购工作情况,交流心得。他们还要与一些大型出版社、特定出版社、馆配商之间的工作如何进行可交流沟通。以及搜集特定出版社的书目,特别是一些地方社、民族社、小社等出版书目是重点,因为平时与这些社的交流信息不畅、配书不易。在订货会上,大馆馆员对大社书目的收集一般不是重点,他们更多地在于收集大型丛书、重点图书的出版情况,合理安排购书经费的使用。并进行一些必要的现场采购,但比例很小,属于查漏补缺。
中型图书馆以地级馆、区县图书馆为主,经费多数不是很充裕,有些馆甚至经费拨付时间也不固定,图书以普及为主,对馆藏质量要求不高。来采访的馆员众多。他们通常主要做4件事。一是参观展会、浏览一下大社的重点样书;二是了解一下全年度的畅销图书的出版情况。三是收集一些大社的书目;现场采购。一般经费拨付不及时的图书馆及非发达地区的图书馆是现采的主力军,他们通常采购的目的性不强,个别馆有突击花钱的现象;此外,还会进行文化参观等等。
对于小型图书室来说,它们多数经费不固定,所藏图书以大众阅读为主,对馆藏无质量要求,且以小型图书馆及街道、乡镇、社区为多。这些采访人员多为兼职人员,他们对图书市场并不了解,大多会以半天时间参观展会,之后进行文化参观;他们会在现场进行少量的现采,采购多以馆配商提供的书目为主。
对于出版社和供货商而言,一般订货会前要做好以下五项工作:第一,样本要全,重点图书要标明,有些社为防盗版,根本不带真样本。你让图书馆怎么采?第二,要有电子书目数据,最好是马克数据,以便于采访人员以后的工作。第三,对于现货采购,要注意场地要宽阔、便于工作。图书应按类码放整齐,减少采访人员的重复劳动。第四,现货采购的服务工作要配套,图书采访是个体力活,一般要有饮水、休息的地方。第五,供货商最好有专门的业务人员推荐图书并协助做一些辅助工作。现货采购有时需要配备懂电脑的技术人员,协助采访人员解决一些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像充电的接口是否够用都要考虑到。
因此,只有了解各大图书馆馆员不同的采访策略,出版人和馆配商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才能充分利用好图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