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专栏·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
  ■蒲江淮(苏州图书馆太平分馆馆员)

  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铭记于心,使我悟出了不少,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才能带来融洽的人际关系,做事才能水到渠成。

  我2013年才进图书馆工作,谈不上经验,只想分享一下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我确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刚进入图书馆之时,有许多的担忧,对工作的不熟悉,经过几次培训后,在脑子里有了基本的工作流程的框架——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虽然经过了培训,回到自己馆了,却无从下手,好多新情况没有碰到过。例如系统进不去,卡刷不出来,更难堪的事情,连续几天没有人来,让人迷茫和困惑。图书馆并不只是借书还书那么简单,面临更大的宣传工作,对于毫无经验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场挑战。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发宣传单,和同事顶着烈日,去学校门口发宣传单,收效甚微。有些上年纪的人,根本不懂什么是图书馆,接过宣传单就随处乱扔……静下心来想想,是不是宣传方式不对?还是宣传的对象不对?经过多方请教,才知道靠自己的能力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做好馆内的日常工作也很重要:节约读者的时间,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勤整理,对读者归还的图书要及时归类上架。勤检查,对读者在借阅时抽乱插错的图书要重新归位。勤过目,到书架旁看一看,要做到了如指掌,为读者查找资料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都积极热情地面对,才有了后来的转机。第一次搞活动是跟成教老年大学合作,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苏州大讲坛”居然有40名老人参加健康知识讲座,可能是因为人多的缘故,气氛非常的活跃,而且还做了有趣的手指游戏。那次讲座,受到中老年朋友的好评。用狄更斯的话表达那时的心情:“一片用努力换来的面包比一桌继承来的酒席好吃得多。”接下来开展的科普活动,“指尖上的童趣”以“指纹”这一主线来展开,通过对指纹的介绍,让小朋友们了解指纹的独特性,用指纹作画,让小朋友们了解自己身体的同时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看着小朋友们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我感到很快乐。天气炎热的时候,老年人准时到馆,学习电脑知识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不过中间也有不快的小插曲,但很快处理好了。更让人备感难忘的事是两位参加“扶老上网”总决赛的两位老人,每天一开馆就来练习电脑,他们的年龄将近70岁了,用笔用本子,把过程一步一步地记下来,反复地练习,坚持到比赛那天,他们不缺名不缺利,这么执着,为了就是证明自己不落伍。

  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铭记于心,使我悟出了不少,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才能带来融洽的人际关系,做事才能水到渠成。对读者咨询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解释答复,做到有求必答。回答问题要负责任,不要不懂装懂,模棱两可。热心为读者服务,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服务,充分地做好了他们借阅图书方面的顾问和助手,在读者借阅时,做到“百拿不厌,百问不烦”。尽管工作量大、任务重,由于充分做好了准备,管理到位并且责任心强,来图书室阅读的读者都高兴地来,满意地走,正是做到了“你轻轻地来带走宁静,你轻轻地走带走知识”,切实发挥图书馆是第二课堂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两会报道
   第03版:专业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产业观察·资讯
   第06版:资讯超市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广告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分析报告
   第11版:人物
   第12版:书评·童书
   第13版:传媒中国周报
   第14版:杂志
   第15版:新媒体
   第16版:媒体公司
   第17版:专刊
   第18版:专刊
   第19版:专刊
   第20版:广告
   第21版:精品推荐
   第22版:专刊
   第23版:广告
   第24版:·广告
   第25版:中国馆配
   第26版:聚焦
   第27版:数据
   第28版:广告
   第29版:广告
   第30版:专栏·观点
   第31版:专题
   第32版:广告
   第33版:广告
   第34版:馆藏推荐·书评
   第35版:馆藏推荐·书评
   第36版:广告
   第37版:广告
   第38版:广告
   第39版:广告
   第40版:广告
推广馆际互借及原文传递服务
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
荒岛图书馆:让荒凉迎来生机勃勃
读图时代的图书馆导读
当知识网格技术与数字图书馆相遇
迟福林:公共产品短缺正成为全社会突出矛盾
中国图书商报专栏·观点30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 2014-03-07 2 2014年03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