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人都会谈论的外国文学经典作家,有写下《城堡》的卡夫卡、写下《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写下《尤利西斯》的乔伊斯、写下《丧钟为谁而鸣》的海明威,写下《喧哗与骚动》的福克纳,以及写下《交叉小径的花园》的博尔赫斯,还有写下《洛丽塔》的纳博科夫等等,他们都是外国文学中的经典,或者说是作家中的作家,并在中国有多部作品的多个版本出版。
而历经萨特热、卡夫卡热、马尔克斯热、博尔赫斯热、昆德拉热之后,进入新世纪十多年来,外国文学在中国,不再是俄罗斯文学或英美文学几国独大的局面。虽然目前英美文学作家还占据引进版市场的阅读主流,也常常在英美文学中出现畅销书,比如J.K.罗琳、斯蒂芬·金、乔治·R.R.马丁、丹·布朗、J.D.塞林格、卡勒德·胡赛尼、保罗·奥斯特、菲利普·罗斯、马里奥·普佐、伊恩·麦克尤恩、雷蒙德·卡佛、菲茨杰拉德等作家。但中国读者的阅读口味更趋向多元化和开放化,愈来愈多的英美文学以外的海外作家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像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上海译文社出版)、法国作家弗朗索瓦丝·萨冈的《你好,忧愁》(人文社出版)、塞尔维亚作家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上海译文社出版)、西班牙作家萨丰的《风之影》(人文社出版)也都在中国得到不少读者喜爱。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越来越被国人关注,获奖消息会迅速拉动作品的销售,如在获诺奖前并不为人关注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在获奖后,他的《我的名字叫红》(上海人民社出版)等作品在中国一直持续畅销;又如善写短篇小说的爱丽丝·门罗在获奖后,甚至引发了国内短篇小说出版热潮。
此外,在很多出版社追求稳妥、重译经典的同时,也有不少出版社致力于外国文学的发现。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已经出版了来自22个国家的作家们的74部优秀获奖作品,重庆出版社的“重现经典”书系自2005年至今,每年都会向读者推荐几部外国文学经典,“新经典文库·桂冠”文丛则收录国外出版的高质量、有影响的文学作品,不少是国内首次译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