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热书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童历史小说的新起点
《蓼花鼎罐》邓湘子/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12月版/15.00元
  ○王林

  儿童历史小说,几乎是一种被遗忘了的儿童文学类型。在中国的儿童文学分类中,常常统称为“儿童小说”或“少年小说”,很少进行题材细分。我不知道作家在创作时是否有清晰的文体概念,但从长长的“后记”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写作的缘由,还是对历史细节的考查,作家都希望用小说的形式,重述一段湮灭的历史。

  这段历史发生在作者的故乡,来自地方志中对一段抗战历史的叙述。在湖南邵阳绥宁县,国民党军曾和侵华日军发生过惨烈激战,境内的老百姓也遭受战乱之苦。作者由这一历史事件出发,通过资料查阅、实地访谈,积累了素材。而以作者环境熟悉的故乡为故事背景,诸多地理、生活、人物细节自然浮现出来。

  方志中的历史,多是陈述历史事件;实地访谈,亦多是断断续续的片段记忆。历史小说的作者,自然要有“化解材料”的功夫。哪些材料可用?如何用?用到什么程度?说穿了,都赖作者的“小说思维”——恢复历史场景,用具体的人物将故事呈现出来。作家以蓼花鼎罐为切入点,真是巧妙。这一物件串起了家乡风物和小说人物,切口虽小,却展示了湖南的抗战大格局和文化大风景。读者不仅了解了战争历史,更了解了那时那地的人民生活习俗和人情往来,这是作品尤为可贵之处。

  以抗战为背景的作品很多,甚至“抗战剧”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时时热播。以抗战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不在少数。而既然叫“儿童历史小说”,自然在创作时也应该有一些不同处理。并不是主人公是两个孩子就一定是儿童小说了,而是因为作品的线索是两个孩子的逃难,以及逃难中的成长。展示“成长”,才是儿童小说的内核。端午和安生,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他们对生命的感受也更真切。鼎罐和铁笛,则成为了精神的传承物。另外,我注意到作家叙述的节制,没有战争场面的过多描述,也没有武功高强的神威人物。作品展示的是普通人——普通人在战争来临时的迟疑、慌乱、恐惧,这些普通人的真实情感也让作品真实可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指定读品名单
   第04版:特刊
   第05版:广告
   第06版:推荐读品名单
   第08版:广告
   第09版:广告
   第10版:阅读指南报告
   第11版:阅读指南报告
   第12版:广告
   第13版:广告
   第14版:品牌读品
   第15版:热书精荐
   第16版:广告
   第17版:广告
   第18版:品牌读品
   第19版:品牌读品
   第20版:广告
   第21版:广告
   第22版:品牌读品
   第23版:品牌读品
   第24版:优案推介
   第25版:广告
   第26版:首届
   第27版:畅销书市
   第28版:广告
   第29版:广告
   第30版:市场数据
   第31版:热书精荐
   第32版:优案推介
   第33版:广告
   第34版:门店活动
   第35版:热书精荐
   第36版:广告
   第37版:广告
   第38版:书香导览
   第39版:书香导览
   第40版:广告
   第41版:广告
   第42版:阅读推广
   第43版:阅读推广
   第44版:广告
   第45版:广告
   第46版:热门作家
   第47版:热门作家
   第48版:广告
   第49版:广告
   第50版:首届
   第51版:热书精荐
   第52版:广告
   第53版:广告
   第54版:热书精荐
   第55版:热书精荐
   第56版:广告
   第57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58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59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60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61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62版:营销现场
   第63版:考试日历
   第64版:行情报告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原中国图书商报)获誉“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表彰在
国学读本,中国人的情与思
儿童历史小说的新起点
家规是建立良好习惯的基础
早期美国教育面面观
治水实为大问题
广告
中国图书商报热书精荐55儿童历史小说的新起点 2014-04-22 2 2014年04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