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虽然只有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其历史渊源的复杂性,由于其是人为设计而非自然演进的产物,更在于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在教育事务中联邦与各州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复杂性,从而使得中国人难以深入理解其实质。近期由安徽教育出版社陆续引进出版的“美国教育经典译丛”,通过翻译20世纪以来各流派著名的美国教育史图书,尝试帮助中国学者尽可能完整地了解美国学者对美国教育历史不断重构的过程,以期加深对美国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与美国社会的形成》是该套译丛最新出版的一本。该书由美国著名历史学者、哈佛大学教授伯纳德·贝林所著。贝林是20世纪中期美国新教育史社会文化转向的代表人物。在书中,贝林致力于解释教育在美国历史的开端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其中对早先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式一针见血的批判,以及所蕴含的新意识、新主题和新方法,使其成为美国教育史研究在20世纪中期转型复兴时期最具挑战性的批评与评论。贝林在书中认为,教育在整个意义上是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传递其文化的全部过程。这一过程包含学校中的正规教学,也关涉家庭和社区,而且后者可能更为重要,它们至少和正规教学一样形塑着儿童的生活。在教室中,儿童被教给许多关于世界的知识,他们接受技能的训练,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做准备,但是家庭给他们的发展带来的是更为深刻和更为重要的影响。家庭的非正式教育更为根本地影响着儿童的发展成长。而社区使他们成为社会性的存在,通过社会,儿童得以知晓社区如何运作,知晓如何在公共机构或社会组织中生活。
中国提倡及践行素质教育以来,学校一直被寄予厚望并实际承担着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而多年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则远未成功。淡化了以考试为纲的应试教育后,倡导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因为缺少了有形的量化标准,如同无本之木,又如空气般看不见、摸不着。也许正如书中所言,学校教学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而且只有当它与学生的家庭与社区生活紧密相关的时候,它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在早期美国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学校中的正规教学只是教育的一个部分,它使得年青人向新观念打开他的心智,教导年青人世界将会如何以其所是的方式来临,如何理智地、自由地、独立地思考。但只有当它将其影响深深地植根在儿童能够的生活、家庭、社区和普遍的文化中时,它才能发挥最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