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国编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辑工作模式变迁图
  上世纪80年代

  杨志峰:1985年前后,当时计划经济色彩浓厚,读者对图书还处于饥渴状态,使得任何书出来,新华书店包销,其销量都不会低于3万~5万册。当时的品种也少,书稿都是精雕细磨出来的,出书质量都没话说,所谓成书万分之一差错率,还真的很容易达到。当时新编辑更多在做编校案头工作,选题策划也有涉及,品种也不会很多,每年3个就了不得了。那个时候,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以出版教材和科研专著为主,选题以满足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来安排,基本上是邀请高校知名教授、副教授写稿,很少采用几个学校集稿方式,更没有要学校包销教材之说。编辑也基本不参与发行环节,只要把好稿子拿来,编校好出书就行了。

  上世纪90年代

  杜辉:1997~2003年,那个时期出版行业赚钱太容易了。2004年至今就是沧桑变化,但是正因为有更多的起伏五味,这个行业才有更多乐趣更多挑战。

  2000年以后

  吴畏:最显著的变化是整个质量标准提高了很多,工艺也精细化了。10年前比较粗放,主观思维多一些。我曾经策划责编过大S《美容大王》,内容新颖,开宗立派,坐收市场红利,销售200万册。但今天来看,编辑对作品和读者的了解、相应的描述方式、投入其中的深度以及无数设计上的细节,都无比粗糙,甚至达到了该回炉销毁的程度。

  黄志强:2009年前后,网文编辑工作模式是一个编辑组管组下几百个作者几百部作品,以散养的方式进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现在虽然工作方式基本一样,但是已经加入了编辑对作品的全方位运营和管理,从挖掘作者到作者培养到创作辅助到经营推广到版权运营,都能看到编辑的影子。

  林云:2007年我刚入这行时,用的较多的是方正飞腾排版软件,现在用Indesign等。做外版书来说,现在电分图片的技术也精进了不少。印制流程里,最早的时候还需要出胶片,核对片子。现在用CTP制版,减少了中间过程的质量损耗和材料消耗。技术的革新,让编辑出版工作便捷了许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产业观察·集团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专业出版
   第05版:专业出版
   第06版:世界出版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新媒体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文化
   第11版:童书·财经
   第12版:社科
   第13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4版:一线实战
   第15版:本期关注
   第16版:行情报告
   第17版:中国编客
   第18版:特别策划
   第19版:专栏·视界
   第20版:牛编做出版
   第21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22版:创意城镇
   第23版:市场
   第24版:海外
本期导读
未来编辑的N种可能性创想
编辑的核心价值未变
编辑工作模式变迁图
阅读环境
行业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编客17编辑工作模式变迁图 2015-02-13 2 2015年02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