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国阅读周报·月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人格教养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人格教养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人格教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迁下的大国小家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人格教养
  纵览11月的艺术和教育类图书,艺术类书关注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类书关注人格教养。

  艺术类 / 教育类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解 慧

  镜头下的40年家国记忆

  12月1日,以展示“春天的画卷——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连环画集”为主题的“春天的列车”文化专列在首都机场快轨线启航。这趟新颖靓丽的文化专列充分利用车厢内外的空间,以大幅公益海报的方式展示经典连环画《人到中年》《人生》《平凡的世界》《便衣警察》《赤橙黄绿青蓝紫》中大家熟悉的场景和人物造型。广阔的时代场景、栩栩如生的形象,为现代化的首都地铁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也为乘客带去了别样的艺术感受。

  这也是连环画出版社精心策划推出的《春天的画卷——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连环画集》(2018年10月版)中的几个篇章。该画卷分为“春风”“岁月”“时代”三个主题,共3卷,用一本本图文并茂的连环画串联起40年的光阴岁月,记录时代留下的一个个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一批凝结时代的艺术书聚焦于此。这些书里,有百姓市井生活的点滴瞬间,有时代变迁的感悟,有异乡创业的艰辛,有因时代创举改变自身命运的记录……这些焕发着光彩的经典佳作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也给年轻人带来启示。

  《时间的力量:改革开放40年影像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0月版)展示了一个个具体生活场景的改变,关注的是个体在大时代变迁中生活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火车上的中国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影像记录》(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年7月版)从40年来中国铁路的变化入手,记录中国人生存状态、精神状态和人性的变化,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怀的画卷。《中国时刻:40年400个难忘的瞬间》(山东画报出版社2018年10月版)选取400张百姓视角的历史照片,包括百姓生活里400个场景、百姓视野中的400个瞬间、百姓心里头的400个故事,展现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历程。《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新华出版社2018年9月版)将800多幅照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通过开放前沿城市、代表性城镇和乡村的具体变迁,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的变迁,涵盖了不同规模、类型的典型城乡代表;下编分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圆梦工程、社会民生、文化休闲、生态文明等篇,专题展示了不同领域发生的巨变。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通过影像所传递的,正是改革开放40 年的家国记忆,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壮丽史诗”。

  何为好的教育?

  11月11日,主题为“父母最艰巨的工作——帮助孩子成长为心智成熟的人”的“青豆书坊第2届中美教育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围绕这一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什么很多孩子虽然考上大学,却心智低幼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缺乏自律,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为什么孩子甚至丧失了人生目标,生活不再有动力,生命缺乏价值感和意义感?面对当下“功利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父母又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成长为心智成熟的社会人?父母最艰巨的工作究竟是什么?这虽然是该论坛的讨论话题,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面临的教养困境。

  如今,教育是整个社会中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但现在很多父母的教育观念正在变得焦虑,这些父母眼中的教育是替孩子选择人生。而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毁掉的不仅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可怕的是将会毁掉孩子的人格。在紫图策划的《依恋障碍》(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10月版)一书中,日本心理学界“神级”作家冈田尊司从依恋入手,分析了亲子关系会影响儿童依恋的形成,从而影响儿童的一生。他在书中明确提出,拥有依恋障碍的儿童成年后常常面临焦虑、与人疏离、安全感缺失、控制欲强等心理问题。而形成依恋障碍的关键,冈田尊司认为,父母养育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依恋形式。

  究竟何为好的教育?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认为,好的教育就是让教育回归其最基本的功能,即育“人”。家庭是人生的重要课堂,父母是孩子的“亲密导师”。作为家长,应梳理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日前,青豆书坊针对“家长教育观”这一话题策划了《父母最艰巨的工作:帮助家庭迎接前所未遇的挑战》(华南教育出版社2018年11月版)和《兰海说成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0月版)两种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父母最艰巨的工作:帮助家庭迎接前所未遇的挑战》一书中,劳拉·高尔德和马尔科姆·高尔德提供了一种重新建立教育与价值之间的联系的新范式,不仅关注孩子,更关注父母。他们在书中为父母提出了“十个优先重点”,一是真实比和谐更重要;二是原则比规则更重要;三是态度比天分更重要;四是设定更高期望、放手结果;五是成功失败都有价值;六是让障碍成为机遇;七是学会抓住和放手;八是创造品格文化;九是谦卑地寻求和接受帮助;十是激励孩子是我们首要的工作。劳拉说,真正的教育不是来自于追求分数和成功,而是源于重新建立对于品格、态度、目标的投入和努力。此外,他们也认为,这项艰巨的教育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要家长为此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帮助孩子成长,并且有助于建立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

  兰海则从《兰海说成长》这一栏目中精选了20个案例,从具体问题中,诸如为什么孩子谈恋爱了,从来不敢告诉父母;为什么不管父母怎么催促,孩子写作业总是慢吞吞;孩子在学校遇到霸凌,该怎么与孩子沟通;孩子玩游戏上瘾,没办法做好时间管理,该怎么办等问题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兰海说,父母需要首先关注的,是孩子成长中的真切烦恼,而非父母自身的期待。孩子的成长,对于每个成年人来说都是一大挑战,挑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耐心,还有我们的眼界。

  什么才是理想的“亲子关系”?在家庭这个“组织”里,父母和孩子各自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在《没有战争的家务》(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8年10月版)一书中,作者琳·洛特和里基·恩特选择从家务入手,他们认为,替孩子承担所有家务反而会剥夺他们心智成长的权利,但大部分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该书倡导的核心理念是:参与家务让每个家庭成员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利用家务这一常见的生活事物,可以培养出孩子尊重、责任心、共同决策的能力,还能打造出一个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

  而具体的实操方法,则让父母不焦虑。在《教练式父母的7个习惯——如何不吼不叫、不娇不宠地成就孩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版)一书中,作者采用四步曲训练法,包括测试、范本、案例、练习,从源头上改变孩子的习惯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效教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版)一书,精心归纳整理了3~12岁孩子各个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每个成长阶段,给出具体教养方案。旨在让父母成为一个个懂得爱、不生气、不强权、会沟通、善自律的“技术型”好家长。不管是理论还是实操,都体现出人格教养的重要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传媒中国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世界出版
   第06版:出版专题/出版百强团队
   第07版:成长教育/家庭教育
   第08版:优案推介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中国阅读周报·月览
   第11版:中国阅读周报·精品精介
   第12版:中国阅读周报·特别推荐
全新修订版《东南园墅》:中国园林的典范之作
变迁下的大国小家
这些书教你拥有健康心态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月览10变迁下的大国小家 2018-12-04 2 2018年12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