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新时期出版人改革亲历丛书”~~~
“新时期出版人改革亲历丛书”~~~
“新时期出版人改革亲历丛书”~~~
“新时期出版人改革亲历丛书”~~~
“新时期出版人改革亲历丛书”~~~
“新时期出版人改革亲历丛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期出版人改革亲历丛书”
展现十位“新时期征程”跋涉者的出版情怀
  ■俞晓群

  去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国家表彰100位杰出贡献人物,涉及诸多行业。恰逢此时,江西高校出版社推出“新时期出版人改革亲历丛书”,从人本主义的角度,通过十位新时期征程上的跋涉者,用他们40年难忘的生命历程展现对行业、对自我的总结、梳理、反思。

  十本书沉淀一个时代的思想精华

  十本书,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思想个性,生动的职业背景、丰富的人生阅历。此次将他们汇聚在一起,非常不同于其他评选、表彰、献词一类活动,尤其是自传体的写作规定,是组织者的见识,更是对写作者的挑战。

  十本书,选择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执笔,选择在他们退休后的时段落笔,而没有让他们在职的时候、当红的时候操刀,组织者如此规定,本身就有了特殊的意义,也让我们看到,这套书选题创意的情操和追求。可以想见,当一个人退出名利场之后,回望过去种种经历,所思所想一定与在职时大不相同。深一步思考,组织者需要避开思想低俗的人物、思想空洞的人物、牢骚满腹的人物、风派的人物和行政化的人物,而让那些冷静的、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在这里现身,在这里沉淀他们的思想精华。有了这些前提,这套书才得以跳出职业总结的窠臼,有了理想主义的立意,也有了人文主义的关怀。

  十本书用真情讲述不同的故事

  十本书的共同之处在于字字用情,每一个人都没有说那些令人厌恶的官话、套话、假话、虚话;所不同者,十位写作者用力不同,经历不同,风格不同,志向不同,笔力不同,成文方式自然大不相同。

  聂震宁在《在朝内166号的日子里》中只写了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的四年时光。以此为中心,聂先生发挥自身的文字优势和文章布局的能力,直逼职业生涯每一个值得记忆的角落,勾勒出自己全部的人生况味,让我们欣赏到一位专业作家的写作艺术。

  龚莉和周百义都是一生奉献出版的职业编辑典范,他们分别所著的《没有围墙的大学》和《长江十年》在我读来,时时感同身受,因而几番泪涌。由此想到,人们评价散文的性质,有作家散文、学者散文之分,我觉得还应该有“职业散文”一种类分,比如“编辑散文”,当代首推第一号的人物为周振甫。周先生的文章体例独特,标的清楚,论说明白,读起来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联想到出版界最重要的文体:审稿意见。读龚莉、周百义二位的文章,他们风格让我自然想到周振甫先生的文字。再有读常振国的《慎守其真》,风格似有名家传承,读进去竟然见到,他大学毕业后初入出版界,在中华书局工作八年,有幸受到周振甫先生开蒙入道,受益至深。

  这套书摈弃空洞的宏大叙事,避免私自的月下吟唱,坚持史家手笔,注重个案记忆。樊希安在《激情与梦想》中让人关注的是他对三联书店历史与传统的认识,是他作为一任老总的情怀与担当精神,是理解之同情,更是认同之尊重。所以有了生活书店品牌的复活,有了北京韬奋二十四小时书店的诞生。张增顺的《情系教育出版》让我们从张先生36年的“高教出版”经历中,了解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由人教社的一个编辑室,最终成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出版社,成为唯一进入世界五十强的中国出版机构。要知道在高教社,张先生是从见习编辑一直做到总编辑,他的个案叙述价值巨大。还有吴培华在《追梦》中所述,他退休后毅然北漂,担任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也是一段传奇。还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黄国荣的《一生相许》,人民军医出版社齐学进的《军旗下的出版人》,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涂华的《我的书业生涯四十年》,阅读时产生种种敬佩感与亲近感,深感天外有天。本文篇幅所限,我无法一一尽述。

  十本书刻下出版先锋的时代印记

  阅读中我还想到,历史评价一个出版人,最重要的一点,一定是他编的书。聂震宁就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短短四年,对于他的业绩,我开口就来的记忆:《哈利·波特》、“百年百部中国文学名著”、“名著名译插图本”、“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鲁迅全集》修订……就这样点数下去,一位出版家的形象丰满起来。提到周百义与长江文艺出版社,我首先想到的依然是书和人:二月河、熊召政、金黎组合、安波舜、郭敬明,还有蒋方舟、卡扎菲、萨达姆、刘震云、白岩松、姜戎、刘硕良、曹文轩,看看这一连串的名字,读一读他们背后的故事,周先生实在称得上是当代出版史上一位重头人物。龚莉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她的故事读来让人感动。她大学毕业就投身大百科事业,《百科知识》、《DK儿童百科全书》等名牌产品,都有她的心血与贡献。最让人赞叹的是她从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到主持第二版,再到启动第三版,一直工作到退休。她的这部自传,堪称她的《中国百科全书传》,通篇文字平和,但学术性强,案例完整,有思想,有见地。

  十本书中还有一点让我格外关注,那就是出版人对于时代先锋,或曰思想解放的实践,这也是出版人无法回避的经历和责任。回顾历次文化波动,我们都能依稀见到出版人的身影。那么新时期的这一代出版人,是否有相应的作为呢?当然有,在这套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常振国讲述《中国一日》等故事,看到周百义讲述“刘硕良北漂”等故事,看到聂震宁讲述《国画》等故事。书是精神文化的产物,总会有不同的评价机制,总会有好与坏的判断,总会有不同认识的碰撞,总会有时代品评的印记。经验、教训、先驱、先锋、犯错、纠错,凡此种种,都是我们出版生活的一部分。这套书的作者们能够尊重历史事实,将他们叙述出来,更加重了这套丛书的史料价值和史学分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报道/细分市场
   第03版:出版报道/中外交流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06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一线实战
   第07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分销新视野
   第08版:精品精荐
   第09版:中国馆情
   第10版:中国馆情/专题报道
   第11版:中国馆情/馆配新书
   第12版:广告
“悦读之星”活动展示大学生读书演讲风采
展现十位“新时期征程”跋涉者的出版情怀
如何贯彻辞书编纂出版四要素
探究新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新路径
《郭瑞草书集》用书法形式传承爱国情怀
群众社推出“可读可听”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中国图书商报精品精荐08展现十位“新时期征程”跋涉者的出版情怀 2019-09-10 2 2019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