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行业 发展报告 出版 营销推广
○赵云波
行业发展报告在出版物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行业发展趋势和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适时组织建设教育领域专家从高校建设教育、行业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建设领域的发展研究,从2015年开始编制《中国建设教育发展报告》系列年度丛书,这也是我国最早编写发布的关于建设教育领域发展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报告不仅有利于行业从业者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更有利于行业查漏补缺,提升行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水准,从出版意义上来讲,也是对行业知识产权的一种记录和传承。
把握新形势,立足当下,全面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发展报告突出的特点是权威性。行业发展报告的作者必须是该行业深耕数十年乃至在该行业中认可度较高的专家,在该领域拥有一支较为强大的研究团队,该研究团队要对行业政策有敏锐洞察力,有较为深入的剖析与研讨。《中国建设教育发展报告》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组织行业专家,在制定编写方案、收集建筑企业、建设类学校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方案。
紧握行业热点方向。行业发展具有高度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新形势下国家对该领域的相关指导性政策或文件的解读与阐释,理清行业发展最新脉络,进而把握行业发展动向。
多角度构架内容。撰写行业发展报告,不仅要从编者角度着手,同时也要站在读者角度构思与策划。当前图书出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想要凸显行业发展报告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就要发挥读者对图书市场的重要指导作用,搞清读者对发展报告最关切的点在何处。
创新版式风格,融入出版元素,突出主题内容。
在出版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出版物的装帧与版式设计已成为出版者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从业者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装帧与版式设计上,使装帧设计成为一种集艺术性、显著性、装饰性等多种属性于一体的智力成果。行业发展报告除在内容上吸引读者眼球之外,在出版方面也要下功夫,不断创新版式设计风格,让其以更新颖的设计理念区别于一般图书,从而更好展现行业发展特色。
活泼灵活的版式设计。《中国建设教育发展报告》一改排版紧凑的风格,做到每面的字数适中,充分利用标题化、粗体等方式,凸显主干内容,尽量做到不“顶天立地”,行间距要适度加大,以最大程度减少读者的视觉疲劳感。
图文并茂,增强可视性。行业报告的精髓是数据,版式设计的重头戏应该围绕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展现数据的价值进行。如《中国建设教育发展报告》在介绍全国土建类博士生培训情况时,采取柱状图与折线图相结合的方式,在折线图上示出时,如何增加区分度显得尤为重要。对特定项目全书采取统一的颜色,如表格的表头部分均采取蓝色铺灰,以便于读者区分。该《报告》在经过历年的封面设计颜色保持一致后,综合专家、读者的意见,结合行业发展报告的属性,最新一期进行改版设计,封面采取了蓝色为主的主基调,体现了清洁环保、科学严谨的作风。
“浓妆淡抹,闪亮登场”。在看“脸”的时代,一本精装加腰封、塑封的发展报告要比平装的更受读者欢迎,能获取更多的关注度,让读者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精装的行业发展报告,更具有一份“神圣和庄严感”,突显该类图书的重要地位。
引入数字资源,彰显与时俱进。将每年的发展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以“数字出版物”形式打包整理,形成系列的专题内容,从而发挥集群效应,最大化地实现发展报告的使用价值。
强化营销推广,多管齐下,提升影响力。
编辑作为与作者、读者和行业专家关系亲密的“学术经纪人”,需要了解专业趋势、研究动态和学术标准,对自己策划主题和经手打磨的报告最能如数家珍地说明其核心内容,努力多渠道拓展与宣传该创造成果。
邀请行业大师、院士等作序。增加该报告的知名度,同时“名人效应”也能鞭策报告编者们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报告中的数据,以更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完善报告内容,提高编写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双赢”的举措。
多平台转发推广。《中国建设教育发展报告》系列出版后,每年都会在多个公众号平台进行推送,微信群及朋友圈转发,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与宣传。微信软文的内容要突出本年度发展报告的重点,言简意赅。
举办新书发布会。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每年都会召开年度会员大会,每年都会举行《报告》新书发布会,来自全国百余家地方建设从业人员管理者、学校、企业和多家培训机构等会员单位参会。会上,对《报告》进行审阅,结合当下建设行业发展趋势及自身面临的问题和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对报告的内容及编写风格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下一年度更好总结行业发展现状提供参考。
引入短视频,顺应时代发展。“短视频+营销”通过视觉直观的方式,激活了短视频在宣传推广方面的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对行业发展报告中的关键词用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宣传,大幅度提升读者对《中国建设教育发展报告》的认可度。
全媒体不断壮大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策划出版优质的行业出版物,编辑应不断增强策划能力,积极探索与融入新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思维,拓宽营销与宣传推广渠道,提升行业发展报告出版物的整体质量水准,为国家行业发展提供更加有益的知识储备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