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东方出版社)
《资治通鉴》是中国最伟大的编年体史书,它以时间为轴,记录了中国从战国初到五代末共1362年的历史进程。但鉴于古文晦涩,难解其意,《资治通鉴》几成“死书”;此外,由于编年体索时而叙的体例,历史上的连续事件往往散落在不同年的记载中,头绪纷繁,难求始末。现代读者阅读起来,往往望而却步。
柏杨先生著《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在体例上采用纪事本末体,将《资治通鉴》史事分列成篇,各篇又按时间顺序,以求历史事件的始末。这样,就补足了《资治通鉴》编年体的不足,将晦涩难懂的《资治通鉴》变成人人可看的故事书。
从2005年接触柏杨先生的版权,到2021年主持策划、出版柏老著作,时间匆匆,已是16个年头。2005年,刚从事出版工作的我,对于编辑这份职业既缺乏历练,也还没有长远的规划,虽然有幸成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编辑群中的一分子,但对于该套书的编辑、出版还知之不深。2008年4月29日,柏老仙逝,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被发行商热炒,一时间“洛阳纸贵”。
此后又是多年,我对该套书一直念念不忘。看着柏杨先生的版权先后辗转。很多时候会想,如果是我来出版柏老著作,该怎么去挖掘其中的出版价值,该如何呈现它们的形态。2019年底,机缘巧合下,柏老《资治通鉴》系列作品版权托付给了东方出版社。
数字出版抓住赛点 电子有声齐上阵
2020年是柏老100周年诞辰,无论是作者方还是出版社,都期待能在这一有重大意义的年份出版柏老的著作。在东方出版社总编辑孙涵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定下了全媒体出版的基调,首次联合亚马逊和喜马拉雅推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电子书和有声书。事实证明,柏老著作在当下依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2020年,电子书刚一上线,在亚马逊“超级镇店”活动的加持下,《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仅一天实现销量1408套,位居平台销量排行榜榜首。即使在活动后,该套书依旧以原价保持动销,热度不减。后续的《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和《柏杨曰》的电子书,仅在“双11”黄金期,就有近千份的成交。《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有声书上线后,读者反响同样令我们欣慰:在2021年喜马拉雅“123”狂欢节中,《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迅速登上畅销书榜第1名;短短1年时间,《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等作品的电子书、有声书收益已近200万元。
初心不是做“礼品书” 品质却值得收藏
最早我国台湾远流出版社推出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以72册分册,版权引进到大陆后改为36册,都是平装本。最初,东方出版社对于柏老《资治通鉴》系列作品的出版计划是还原远流出版社72册的样貌。然而,面对样书,我感觉它并不是心目中的模样。
为了找到更好的策划思路,我找到樊登读书的负责人慕云五,碰巧当时他正在阅读《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他提醒我“品质”对于该套书的意义,并向我推荐了西北大学专门研究《资治通鉴》的刘文瑞教授。思考下,我决定以更合理的册数推出精装版,既能以更好的面貌将经典呈现,同时不过多增加读者的阅读成本。在与设计师潘振宇沟通后,我们得到“寻找能表现1300余年的历史的器物来表现历史感”这一结论,最终,《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10册书的书脊,被设计成一幅连贯的画卷。画卷上,是青铜器里最有代表性的大鼎。潘振宇试图用绿色还原大鼎本身的沧桑感,用烫金工艺还原青铜器本来的颜色。封面正面,他用线装书的感觉重新布局封面上的文字信息,并采用小篆字体设计“通鉴纪事本末”这6个字。内文用纸为进口60克瑞典轻型纸,呈现淡黄色,翻阅纸张时,会散发轻微的杉木纸浆气味,使用这种瑞典轻型纸,相比普通纸印制的图书,重量约减轻1/4到1/3。
为了能够更好地呈现出封面的底图,我们与印制老师、设计师一起,从20多种黑色卡纸中甄选出4种不同克重、不同纹路、不同黑度的黑卡纸,同时又选了2种潘通色墨进行开机测试。没想到,在反复试机之后发现这个方案并不适合。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还原图片效果较好的铜版纸代替黑卡纸,用特黑墨+潘通色墨进行印刷后,覆以高级触感膜,最后进行烫金工艺。
为了让读者能看到10册书脊连在一起,成为一整幅画卷的景象,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圆脊装订方式,而是采用了方脊(平脊)的形式,同时由于每部图书都有八九百页的厚度,只能采用传统手工制作书壳的方式,以保证10册书脊在同一水平位置上,这是装订机器无法比拟的。
为体现书箱的最佳效果,光打样就打了十几种之多。最终选用双面黑色卡纸裱糊而成,以求典雅大气。书箱上标签采用了与图书封面同样复杂的印刷工艺,即使一个小小的长条形标签,也同样挑战印刷的难度。《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整套书的装帧设计,都力求与书籍内容的气质和氛围一致,我们希望通过精致的装帧设计,来加深读者对柏杨作品的印象。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将于明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