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开学季专刊/专题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不买教材了
出版社有啥新招?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孙 珏

  出于对性价比和实用性的追逐,以及数字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很多大学生会通过二手书、电子书等方式获取教材,以此减少开支或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面对这一需求变化,主营大学教材业务的出版社将如何应对?有哪些有效的新方法化解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

  大学教材销量下滑

  据记者了解,近年部分大学教材销量下滑严重,甚至有些社的教材出现了销售停滞现象。其中很大程度上因为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学生和教师更倾向于使用电子资源和在线教育平台。此外,越来越多的学校不再强制学生购买教材,倡导学生自主购书,二手教材、影印版教材盛行,也成为冲击传统教材市场的一大因素。

  事实上,学校不要求学生统一订购教材不是近年才有的情况。如江苏的部分高校十几年前就不统一订购教材。近年,不统一订购教材的省份学校越来越多,这一变化对出版社的影响也逐年加深。最令人惊讶的是,在新书销量减少的同时,教材退货率也出现增长,出版社收到的退货中甚至出现了盗版二手教材。

  谈及近年教材销售情况,同济大学出版社总编助理兼教材出版中心主任张莉坦言:“销售逐年下降,尤其是本科及以上的教材下降比例更大,有些品种跌幅已大于50%。”但好在该社近年加大了职业教育类教材开发力度,销售增长明显。据了解,从同济大学取消教材科开始,该社教材销售就受到影响,波及的重点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公共课教材,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专业基础课教材。

  据某地方大学社教材出版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社主要的大学教材品种包括《劳动教育》《大学语文》《大学体育》《信息技术》,主要服务大学和高职高专的语文、体育、公共课方面。除个别新品外,近年销售基本呈逐渐下降趋势。“10年前就感受到大学教材的销量连年下滑。”该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销售端,销售人员跑市场难度加大,各社品种竞争激烈,出版社与民营公司合作增多、自办发行减少,发行折扣逐渐降低。

  “近年实行自主订书的学校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学校教务处下架了教材选订系统,直接让学生自行购买,教材市场震动极大。”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相关一线从业编辑向记者透露,该社教材覆盖面较广,从研究生新世纪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性系列教材到一本的二十一世纪“双一流”建设系列精品教材、二本的“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精品系列教材、三本的二十一世纪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十三五”系列教材,以及高职、成教、中职等系列教材,都有涉及。除了应用型本科、三本独立院校教材统一采购销量略稳定,其他产品线教材销售均有下滑。“主要是受学生自主购书影响,此外,学校要求选用马工程(本科)和规划教材(高职)也给教材销售带来很大冲击。”

  也有诸如东南大学出版社这样的出版机构提前布局市场,稳住了销售大盘。该社副社长彭克勇表示,得益于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产品线的不断丰富以及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该社在大学教材销售领域整体情况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太大变化。

  流转供应链断裂 研发难度加大

  教材出版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折扣战、服务战异常凶猛。如,出版社课件配备一家比一家齐全,原本应由任课老师因材施教准备的PPT,全是出版社提供“预制品”。

  高校学生选择使用二手教材或电子教材的现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从性价比方面考虑,如果教材没有修订改版,购买二手教材或电子教材相对费用较低,同时二手教材上的学习使用记录还能额外提供学习帮助。二是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电子教材具有便携性、可搜索性、可更新性等优点,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三是购买渠道的便捷,校园内或周边都有二手教材交换或出售的小书店,许多在线平台也专门提供二手教材的交易,学生可以轻松找到所需的教材。

  对出版社来说,学生选择使用二手教材直接减少了出版社新书的销售量,面临较高的退货损耗,压缩了出版社的利润。同时二手教材市场中,盗版教材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二手教材还存在没有及时更新版本,造成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隐患,不利于学生学习最新知识;二手教材由于使用多次可能出现磨损、缺页等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被学生发现并通过网络等渠道传播开来,就可能引发舆情,对出版社的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不少高校社受访者认为,学生为了减少支出,购买二手或电子教材甚至复印、借阅,一方面反映出教材定价较高,许多让利不能直接惠及学生群体,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获取,使得学生不愿意购买新书;同时反映了出版社的出版内容和营销手段应进一步加强,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需求。复印等形式是否存在侵犯版权等问题也值得研究。

  张莉认为,选择何种教材是学生的权利,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比较薄弱,这是现实问题,需要反思的,一是新版教材是否过于昂贵?二是出版社提供的服务是否太单一,不能吸引学生来购买?目前的状况是,现有格局不发生改变,出版社出版优质教材的动力会越来越小。

  也有受访人直言,如果学生愿意买二手教材,随着教材的再版修订,每隔几年还是有一定销量。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经常在拼多多等平台或者校内“二手书店”买盗版,甚至有些校内的“二手书店”拿到当年学生的教材清单后,制作对应电子版,学生购买时只需提供书名,当场打印。“这种盗版书成本低,导致有些学校一门几百人的专业课,最终只在出版社统一订了几十册书,对出版社的权益有很大侵害。但因涉案金额小,取证困难,且有些情况涉及跨省多个行政部门,出版社维权艰难。”

  “对选题开发影响很大。”某地方大学社教材出版负责人表示,研发难度加大,成本增加;外加市场环境变化后,策划人员普遍信心不够,动力不足。具体来看,由于销量下滑、利润薄,教材往往需要编者或其所在学校补贴出版,即出版为“补贴导向”,而不是“市场导向”。另一种现状是,出版社只出版确定销量较大的教材,导致编者编写和策划动力不足,出版机构不得不再三压缩出版品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开学季专刊/书单推荐
   第03版:开学季专刊/专题策划
   第04版:开学季专刊/广告
   第05版:开学季专刊/优案推介
   第06版:开学季专刊/专题策划
   第07版:出版报道
   第08版:开学季专刊/广告
   第09版:开学季专刊/优案推介
   第10版:综合
   第11版:世界出版
   第12版:开学季专刊/优案推介
   第13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4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本期关注
   第15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营销金案
   第16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出版文创
   第17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8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19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20版:精品精荐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大学生不买教材了 出版社有啥新招?
美食出版如何实现数字产品开发
教材研发销售新策略
延伸教材阅读空间 打造新形态教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开学季专刊/专题策划06大学生不买教材了
出版社有啥新招?
2024-09-06 2 2024年09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