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李 侠. 璀璨群星中总有一颗会照亮你的坚持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5-09(24). 放大 缩小 默认   
璀璨群星中总有一颗会照亮你的坚持
  《中外著名科学家传记》

  王大明、刘兵、李斌主编

  大象出版社2024年12月版

  1280.00元(全5册)

  ISBN:9787571125608

  ■李 侠(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前些日子刘兵教授深夜来电话,告知他们出版了一套5卷本的《中外著名科学家传记》(以下简称《传记》),邀请我为这本书写个简短的书评,我本人很喜欢这个主题,也曾带领学生们尝试写过这类文章,所以欣然答应。

  当出版社把这套书寄来时,我还是被震惊到了,这套传记竟然是精装的5卷本,书籍品相堪称古朴典雅。书中介绍的每位科学家小传都选自《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从1979年创刊伊始就设立的《人物传记》栏目,每篇小传的体例与字数都很符合期刊的风格,每个人物的篇幅大体控制在1.5万~1.6万字的规模,此规模正处于读者阅读的边际收益大于零区间,即在没有产生阅读疲劳的时间内,快速了解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成就与丰富的人生,读者很容易对此产生共鸣与联想。这套传记的人物分类标准也是独具匠心,大体以学科分类,每个学科领域选择8位科学家,这种安排有助于读者在短时间内对一个学科发展的全貌有所了解,如果个别人还有兴趣可以按图索骥追踪下去。每个学科所选人物都是《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在过去40余年间所刊载过的科学家,这种结构安排既有助于学科间的平衡,又兼顾了专题的聚焦,在这种理念的主导下,3位主编完成了这套400余万字的鸿篇巨著。坦率地说,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我看到过的内容最丰富、体量最大的群体科学家人物传记。 

  这套传记共记录了233位中外科学家的精彩人生,出于职业兴趣,笔者对传记中的科学家做了一些简单的社会学分析,这233位科学家的平均年龄74岁(尚有几位在世),其中女性科学家14位,绝大部分属于19~20世纪的人物;他们的国籍分布为:中国46位、美国43位、德国38位、英国31位、法国17位、奥地利12位、俄罗斯11位、日本5位、印度5位,还有少数其他国家。这个科学家国籍的分布比例大体上反映了19世纪到20世纪世界科学版图上的主要创新区与活跃区(中国科学家在20世纪中叶以后才开始真正进入世界科学舞台,本传记中的很多中国科学家大多属于国内某领域的奠基者与启蒙思想家之列,如侯德榜、蔡元培、梁启超等)。

  科学家样本数据的丰富性与多元化,可以为具有潜在多样性的读者提供契合自己人生际遇的参考与榜样力量,那些如璀璨群星的众多科学家中总有一些人的人生际遇与我们相似,既然他们能做到,那么我也能做到。在知识社会学领域有一个经典命题,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起始处境不佳的人未来就没有机会取得成功吗?笔者这些年带领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做了一些相关工作,期望为那些处于劣势的人群找到一些具有规律性的逆势而上的策略,虽然至今还没有完全实现这个目标,但是,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不论起始处境如何糟糕,总会有一些人凭借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逆袭成功。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如果我们能够激活那些处于弱势状态人群的信心与智力,哪怕这个比例很低,那也将是非常大的成功,在科学领域有时候一个人就是一个时代。很幸运,这套传记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验证了那个最初的设想:这233位科学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起始状态与人生际遇,其中肯定有与你我相似的人和事,但他们最后都成功了,我相信这些榜样会给那些无数在迷茫中挣扎与坚持的人带来希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200年前的呼喊在长风中仍能被听到,当那些有梦想的心灵再次被点燃,谁的青年时光没有豪迈与奔放过,对此,我坚信,璀璨群星中总有一颗会照亮你孤独的坚持。

  一本好的传记除了彰显励志功能,还要有更为深远的对于人类心灵的塑造功能,作为科学家传记,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塑造,自然就是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这也是所有科学家们取得成功的独门秘籍。那么这两种精神何者优先呢?笔者一直坚持认为,先有一群鲜活的科学家群体,通过对他们工作气质的演化与凝练,然后才形成具有共性的科学家精神;而对众多科学家工作特点的提炼与普遍化提升之后才会形成科学精神,它体现在科学家的日常工作中,缺少这些他们就不会成功。离开一个个具体科学家的工作与人生,空谈科学精神无异于缘木求鱼,其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

  从长远来看,科学精神对于整个社会的塑造是更为根本的,也是更为持久的,但不同的人群对于科学精神的理解也是存在差异的。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精神,我们可以把科学精神划分为三层结构:一是科学精神的表层结构——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基于科学知识的品格);二是科学精神的中层结构——协作精神与民主精神(基于科学精神产生的社会建制化的需要);三是科学精神的底层结构——批判和怀疑精神(基于理性和实证精神)。据笔者的观察发现,科学精神的表层结构能被公众所接受,底层结构则被专业人士所接受。而科学精神的中层结构则被忽略了,这就造成表层结构与底层结构严重脱节。换言之,公众接受的科学精神由于缺乏底层结构的支撑,往往会流于形式,并不牢固,在很多时候会因为情境的变化而放弃求真、求实精神。为了改变这种科学精神在扩散中的衰减现象,加强科学精神中层结构的建设就成为当下最紧迫的任务,协作精神与民主精神恰恰是科学精神在中间层面的主要体现,它作为连接表层与底层的桥梁能够很好地衔接科学精神的谱系与结构,而这套精神气质,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可以理解的。这套科学家传记为此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案例,钱三强传记中提到钱三强在领导中国“两弹”工程时,创下了7项原子能事业中的第一,这是科学精神底层结构发挥作用的表征;在极其困难的社会情况下,他通过严密组织、精心布置、协调有方,排除了“两弹”研制中遇到的一个个拦路虎,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这项伟大工作。从中不难看出钱老的协作精神,而这恰恰是科学精神中层结构最为重要的内容。文中还提到,在1999年授予的2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经由钱三强推荐、选拔的人才多达7人,包括他本人,占了“两弹一星”功臣的三分之一还多,如果缺少了民主精神,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奇迹。通过钱老的事迹可以发现科学精神在他的一生中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而且也是实实在在的。

  科学史的研究表明,科学思想、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比较丰腴的地方,科研生态也比较好,那里更利于创新的涌现,无数案例证明,这些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科技的发展也更加迅速,科技共同体的表现也更加卓越,反之亦然。客观地说,作为建制化的科学对于中国来讲还是很晚近的事情,由于历史较短,我们在这方面的历史积淀与积累还比较少,科研生态的土壤比较贫瘠,这些都制约了中国科技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为了使科技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速科技文化与科学精神的积累速度,通过科学家传记的模式是一种非常好的润物无声的高效路径,久而久之,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科技实现人生目标的时候,我们不仅分享了他们个人的成功,还见证了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每个人也因榜样的照亮而成为进步的坚定支持者,这就重塑了全社会的“榜样-科技-人生-福祉-进步”的认知链条,也许这才是这套传记对于当下中国的深远意义所在。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有多少人因为读过这套书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以及由于他们的成功而带给整个社会的惊喜。从微观层面上讲,即便只让少数人因此爱上了科学,那也是值得祝贺的,毕竟我们又为科学世界增添了新鲜血液;在宏观层面上,《传记》让科学的光芒照射到更远的地方,愚昧笼罩的范围也因此缩小了一些,正是这些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念兹在兹的科研生态环境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好。

  一篇小书评根本无法涵盖这233位伟大科学家的精彩人生所揭示出的所有道理,但是,关于美好、卓越与进步的理念,笔者自信与先贤们是心有戚戚然的。最后,让我们再次感谢该书的3位编者,他们是王大明教授、刘兵教授、李斌教授,很荣幸3位编者我都认识,也是很好的朋友,他们是国内科学史与科技哲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劳心费力地抽出时间去做这样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性事业,实在是功莫大焉,对此,作为同道,我愿意为他们的远见与卓识吆喝一声并留下一个同行者的注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
   第03版:出版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6版:分销新视野/操作实务
   第07版:分销新视野/操作实务
   第09版:优案推介
   第10版:分销新视野/专题
   第11版:分销新视野/个性书店
   第12版:优案推介
   第13版:优案推介
   第14版:综合
   第15版:出版报道
   第16版:综合
   第17版:中国编客
   第18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19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20版:中国编客·专栏
   第21版:世界出版
   第22版:世界出版
   第23版:阅读推广
   第24版:精品精荐
   第25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26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27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28版:精品精荐
   第29版:中缝
   第30版:中缝
璀璨群星中总有一颗会照亮你的坚持
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传承在岁月里的大美基因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精品精荐24璀璨群星中总有一颗会照亮你的坚持 2025-05-09 2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