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 言 实习记者 吴慧翀
Q&A
高考用书市场作为衔接教育需求与出版服务的关键板块,正处于政策调控、技术革新与需求升级等多维动因交织的深度变革期。在此背景下,各策划、出版机构的相关负责人结合自身实践与行业洞察,围绕市场现状、发展趋势、现存痛点及破局路径展开深度剖析,以期为高考用书市场的发展提供多元思路与实践参考。
刚性需求下的竞争红海与分化加剧
李继勇(北京书香文雅图书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当前高考用书市场呈现“刚性需求下的竞争红海与分化加剧”态势。高考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备考资源需求稳固并长期占据教辅市场主要份额,语文作文、数学解题技巧等提分关键板块的竞争尤为激烈。但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多数产品以“真题”“秘籍”为卖点,内容上存在解析浅层化、素材套路化、指导空泛化等问题,产品形式也多局限于传统纸质书,难以适配考生个性化、互动化的学习需求。此外,用户行为已从“盲目购买”转向“精准选择”,且需求转向差异化,单一纸质书难以满足考生全流程学习需求。未来市场竞争将从“内容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品牌化、专业化、融合化成为关键: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有口碑的品牌,纸质书与数字工具的融合资源更受青睐;细分赛道的头部产品优势凸显,综合类“大而全”图书面临挑战,区域差异化需求催生本地化产品。对此,出版机构需深耕内容专业性,聚焦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以用户为中心创新产品设计;行业监管方应针对虚假宣传加大规范力度,推动资源共享,鼓励技术创新应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打造以教育改革为导向的内容研发机制
于江颖(华版(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考用书市场正处于“改革驱动转型”的关键期。新高考“素养导向、情境化考查”的命题理念倒逼市场升级,跨学科整合、核心素养培育成创新方向,部分产品探索“知识+方法+能力”三维架构;但市场矛盾突出,传统教辅同质化严重,大量模拟题机械模仿真题,难以适配新高考“反套路”的命题趋势,且数字化转型多停留在“纸质内容电子化”,未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支持。市场发展呈3大趋势:一是内容深度化,从知识点罗列转向学科本质与思维方法挖掘,强调“教考衔接”;二是技术融合化,AI、大数据渗透“教-学-评-练”全链路,形成“智能学伴+纸质核心”形态;三是服务生态化,品牌转向“线上资源+线下场景”协同服务,构建教育服务网络。建议打造以教育改革为导向的内容研发机制:组建课标专家、一线教师等常设团队,解码高考评价体系;建立全国教材动态数据库,兼顾内容通用性与差异化,结合师生反馈转化实用内容,破解同质化困局。
坚持精品化路线积累稳定口碑
陈海权(浙江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分社社长)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显著提升,带动零售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同时,数字化与内容服务化趋势也在加速推进。在如此市场需求之下,相关机构更需要坚持精品化路线,强化品牌建设,加快推动数字化融合转型,通过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积累稳定口碑。
向智能化、精准化、生态化转型
盛梦婧(腾远高考研发副总监)
高考用书市场处于政策调整、技术革新与需求升级的三重变革交汇期,呈现结构性增长与局部矛盾并存的特点,未来将向智能化、精准化与生态化深度转型。市场规模逆势增长,抖音等电商端销售占比明显提升,线上零售占比提升挤压传统线下渠道;竞争呈现分化态势,老品牌稳占优势,新兴品牌借短视频营销崛起,民营图书策划公司多以“策划+出版”模式合作。新高考推动教辅向专项化、场景化转型,AI题库、AR解析等智能教辅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自适应学习系统逐步落地。但市场存在不少问题,如内容同质化严重、部分教辅错漏多,盗版占比高、危害大,线上低价冲击致利润率下滑,部分教辅重“应试”与新高考素养要求脱节等。对此,内容上需提升试题质量,贴合新高考素养要求,打造优质原创题;市场上应用区块链技术打击盗版并强化追责,同时加强价格监管。
构建品牌“护城河”并拓展服务生态
刘春华(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教育研究院院长)
高考用书市场需求仍在扩大,针对高考冲刺阶段的“押题资料”“密卷”尤其热销;同时,竞争激烈,品牌集中度高,消费者选书更重内容与服务,“双减”、新高考改革等政策推动教辅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摒弃题海战术。市场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内容向专业化、精细化升级,权威指导用书受青睐;技术融合与数字化成必然,将形成“纸质+线上资源+VR/AR”立体方案;个性化分层需求加剧,需策划定制化产品;品牌化、IP化运营凸显,口碑与品牌依赖度高;向“图书+服务”转型,延伸增值服务并构建生态。现存4大问题:内容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质量参差不齐,权威性待提升;与教学改革和考情契合度低;营销过度,夸大宣传误导用户。建议相关机构强化内容研发打造精品;推动技术融合加速数字化;实施差异化、精准化战略;构建品牌“护城河”并拓展服务生态;坚持诚信宣传,以产品价值赢市场。
市场“过饱和”却让师生“难选择”
樊培培(河南天星教育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解题觉醒》项目经理)
当前高考用书市场容量大但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突出。新高考改革加剧各省份考情差异,对教辅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要求提升;数字化学习需求崛起,推动市场向“内容+服务”模式转型。今年以来国家对教辅的严格管控,使市场整体面临更严峻挑战。市场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部分机构过度重视图书数量与上市速度,忽视内容把关,出现重复组稿、旧题翻新等情况,质量不稳;二是数字化转型虽成共识,但多数机构数字服务能力不足,产品体验参差且缺乏行业标准,导致市场“过饱和”却让师生“难选择”。行业应加强自律,建立内容质量认证体系;出版机构应加大技术投入,联合教育科技公司深化数字服务;呼吁政策进一步细化,为应对新高考区域差异提供更多支持。
品牌竞争呈“传统主导、新锐品牌崛起”格局
张得国(山东星火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中台高级总监)
高考教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品牌竞争呈现“传统主导、新锐品牌崛起”格局:传统教育强社与资深民营品牌占据主导,新创品牌借内容电商爆款策略打开零售市场。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电商成增长核心动力,头部上升品牌在此渠道销售码洋占比超60%,通过达人推荐、直播带货影响购书决策。市场呈现4大趋势:一是紧跟高考命题情境化、应用性趋势,强化素养导向与价值传递;二是内容向专业化、场景化转型,专项教辅及“寒暑假预复习”等场景类产品受青睐;三是聚焦减负提效,以精简试题、题组编排推进科学训练;四是深化技术融合,向“智能化综合学习解决方案”升级,AI嵌入全学习流程。当前突出问题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品牌靠运营推广冲量,引发“劣币驱逐良币”。建议加强监管,联动治理内容错误、盗版与虚假宣传;用户按需选购,重点关注内容是否契合命题趋势、解析与编排是否科学。
结合课程开发优质数字化资源
张雪梅(北京新东方大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国内考试图书项目经理)
当前高考用书市场规模庞大,但受人口下降、“双减”政策影响增速放缓。区域分化明显,三四线城市对“提分秘籍”类教辅需求旺盛,一二线城市更青睐素质拓展型内容;品牌竞争激烈,传统出版社、策划机构及在线教育品牌竞相优化内容与设计、提升适配性;数字化趋势凸显,电子书、在线题库等产品普及。发展趋势指向个性化定制(如区域专属版本)、AI技术深度融合(如智能题库、学习路径推荐)及与学校课程紧密结合。市场仍存产品同质化、内容质量参差、数字化资源缺监管、推广成本高等问题,建议推动创新并结合课程开发优质数字化资源,加强内容审核与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与过度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