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3:中国阅读周报·传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昨日书》:在歌声中怀旧
马世芳 1971年生于宝岛台北,被称为台湾首席文艺青年。
  如果说我们在《地下乡愁蓝调》的音乐记忆中读到的是一代人的青春物语,那么,我们在马世芳新著的《昨日书》中读到的,则是那一代人的音乐人生与一个时代的交响。

  ○慧  远(书评人)

  马世芳的《昨日书》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结集,收录的文章不仅涉及流行音乐的话题,也涉及马世芳的DJ生涯和他的成长经历。

  那真是一个富有理想的年代,堪称内蕴丰沛,大气磅礴。作为歌者,他们不煽情、不媚俗,忍辱负重,穷而后工,就像行走江湖的侠客,时时将时代的重任挑在肩上。作为听众,他们充满梦想,天真热情,认真地听歌,认真地回应,音乐的魅力,则成为连接他们之间风雨无阻的桥梁。那也真是一些饱蘸生命激情的文字,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老歌,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歌者,无不象征着我们共同走过的青春时光,而蓦然回首,那又是一些多么美好的记忆。

  因为年龄的关系,书写台湾流行音乐的历史,马世芳的确算不上是最权威的人选,但毫无疑问,他却是最合适的人选。首先,马世芳是一位“骨灰”级的乐迷,或者如他自称的,是一位“认真乐迷”。马世芳以乐迷的身份回顾台湾流行音乐的历史,完全是出于对音乐的自觉的热爱,是“觉得能和陌生人分享自己私心喜欢的音乐是最快乐的事”。其次,他有着一个同样热爱音乐的家庭——家里始终充满书本和音乐,与父母往来的朋友中也不乏艺文圈中若干最精彩的人物。而作为一位“迟到的歌迷”,马世芳虽然没有机会亲身参与台湾流行音乐鼎盛时期壮硕的创作过程,且永远不可能亲身体验和那些传奇音乐人一起成长的滋味,但他本人得天独厚的家庭背景,则为他开启了“前网络时代”大开耳界的启蒙之窗,使他能够通过“补课”,来准确把握那个时代的音乐精神。

  当然,对于台湾流行音乐的前尘往事,马世芳的文字里仍然有着太多的“据说”,因为他本人并不是一个亲临现场的见证者,而只能算是一个事过境迁的记录者。是以,马世芳的文字虽然构成了一条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脉络,但毕竟还是稍嫌粗糙;他以散文的方式所记录的台湾歌史中有幸筛下的零金碎玉,虽然有精彩、出色的片段,却谈不上系统的完整。尽管如此,马世芳对台湾歌史的回溯既有着开拓之功,也依然称得上是弥足珍贵——他不仅紧紧抓住、也幸运地记下了台湾歌史中那些最令人心动的时刻、最令人难忘的人物,他同时也以真实的细节尽量还原了一个时代的声音。

  很多人常常感叹时下流行音乐的浅薄和无聊——它们只剩下了所谓的“娱乐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左右下,流行音乐的一切严肃主题均遭解构,终归虚无。尽管马世芳叙及的音乐往事已经有了一些“白头宫女说玄宗”的意味,但他的文字还是能够让今天的“认真乐迷”们知道,的确有过那么一个朴素的年代,“那个世界的步调未若现时急切,人心也不似现时淡薄”;的确有过那么一群音乐人,他们才华横溢,个性鲜明,不被利益驱使,不受物欲诱惑。正是他们,让流行音乐变成一门足以承载时代、反映思潮的艺术形式,并以之改变了一代人聆听中文歌曲的方式。

  《昨日书》马世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39.00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商报·卷藏数据
   第04版:商报封面人物
   第05版:教育出版
   第06版:专业出版·IT细分
   第07版:畅销书推广
   第08版:资讯超市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关注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传记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专版
   第CG05版:中国阅读周报·小说
   第CG06版:中国阅读周报·财经
   第CG07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科学
   第CG08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童话大师安徒生:童年的孤独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陈光标:做慈善就要像雷锋一样被记住
谁的口述历史更接近真相?
《昨日书》:在歌声中怀旧
编辑荐书
写传记是个技术活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传记CG03《昨日书》:在歌声中怀旧 2011-03-29 2 2011年03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