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传记的出版一向有两个问题最容易被问到,一个是“谁是作者”?得到否定之后,一般第二个问题就会马上跟进“他(她)和该名人是什么关系”?所谓人之常情,撰写名人传记,一定要具备“资格”,而那资格翻译出来即是作者和名人关系的远近,是否能够得到独家、贴身的真实信息,另一方面,则是作者的学术地位之类,是否能够使读者认同、信服作者。
京华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百年风华:杨绛传》——杨绛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无需赘言,且2011年恰是她百岁生日的年份。她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雨后,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正如夏衍有言:“你们捧钱锺书,我捧杨绛”,这不啻是对杨绛的莫大肯定。
但对于作者罗银胜,乍一看,不能不令人担忧。 查看百度词条——独立学者、资深传记作家,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任职于上海市人民政府,现在任教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述身份貌似怎么也不符合传记作家的必备“元素”,不知其所著述的杨绛的传记是否可看?是否是东挪西凑的粗糙拼合?
带着这样的担心,通读下来,却会发现这本书的两大风格。亮点一:叙述事例以小见大、以微见观。作者在该书的资料选取、排列组合上自然、顺畅。从杨绛幼年时期的家庭生活,到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成年后与钱锺书的历经风雨以及在之后所经历的历次运动和风浪中所体现出的人性光芒,在作者的行文下均以以小见大、以微见观的方式得以彰显。
亮点二:出版时间恰逢其时。书虽然不是杨绛所写,但是可以说是一本浓缩精华的文本。读者不必看全杨绛的作品集,即可对杨绛的生平、文学创作、翻译著述有所了解,或者亦是了解杨绛的入门读本,读者如果是第一次了解杨绛,书中诸多信息和关键字的透露非常方便读者再自行查询、做延展阅读。其实,要了解杨绛,不妨再读读她的作品,比如2010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杂忆与杂写》、《将饮茶》,以及之前的《我们仨》。还有2007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走到人生边上》,或者干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2009年出版的《杨绛文集》。
虽然书中没有作者与杨绛的一对一面谈实录,但读着特别舒服、自然的段落多半是杨绛本人叙述的原文,把这些段落从若干本书和不计其数的资料中选取出来的人,确实是罗银胜。他“排列组合”的活儿干得不错,写传记也成了春蚕吐丝,那位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的杨绛,确实跃然纸上,所谓动人至深的“光华背后的哀乐人生,动荡年代的人性柔光”,罗银胜是为杨绛先生“排”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