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04:中国编客·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图书编辑的“师傅”
  ○时敬国

  那个能教你在这个行业生存,也能教你在这个行业走得最远的人,我们怎么也找不到。

  最近电视剧《师傅》热映,把“师徒”这种常见于20世纪末的人际关系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这种关系不同于上下级,不同于师生,不同于同事……在多数行业里已经逐渐消逝。

  师傅的存在,对于任何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都不可或缺。比如戏子,比如焊工,比如剃头匠……在传承技术的同时,也传承着一些职业伦理。任何行业都有所为,有所不为,法律管不到的地方,有不成文的行规。而行规的执行者,一般都是师傅。

  那时师傅的地位是很高的,而一个从业者当被师傅从门下开除的时候,那就意味着在这个行业里没法继续混下去了,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巨大失败。

  编辑自是一种颇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但是,有师傅的编辑却不多。出版社的社长,考虑最多的是别惹事,所以他们做不了师傅;公司的老板,考虑最多的是多赚钱,他们也做不了师傅。一些上了年纪的老编辑,只知道摇头说现在的出版乱套了,对自己的颓势毫无办法,他们也做不了师傅;一些碰巧出了一两本畅销书的编辑,正在老东家和新东家之间犹疑,他们也做不了你的师傅。

  所以,有人教过你错别字的区分和标点的正确用法,但没有人教你在自己的编辑道路上,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更没有人教你我们这行当的信仰是什么,我们这行业的“道”是什么。也没有人告诉你,如何在商业化与专业化的夹缝里,如何做到对得起老板,也对得起这个职业。

  但只有有人告诉你这些的时候,出版圈里才会少一些不以跟风为耻的编辑,才会多一些创新的动力和方向;当有人告诉你这些的时候,出版才不会完全沦为资本包养的二奶,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当有人告诉你这些的时候,你才知道哪些可以作为噱头,而哪些内容绝不能出现在自己编辑的书里。

  任何一个行业,都要对社会负责,编辑也是——但我们已经忘记很久了。

  我们有时意识到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希望有一个人站出来批评自己。但是,只要不碰触社长担心惹事的“红线”,只要不碰触老板担心赔钱的“底线”,没人跟你认真的。有人养,没人教,就是我们的处境。

  在那个剧里,师傅是一个技术榜样;师傅是一个精神支柱;师傅是职业道德的化身;师傅还是一种人生的信仰。但对于我们,那个能教你在这个行业生存、也能教你在这个行业走得最远的人,我们怎么也找不到。(作者系北京读品联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大众出版
   第05版:广告
   第06版:教育出版
   第07版:专业出版
   第08版:个案推介
   第09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0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1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2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BK01版:中国编客
   第BK02版:中国编客·本期聚焦
   第BK03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BK04版:中国编客·专栏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聚焦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传记·人物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小说
   第CG05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科学
   第CG06版:中国阅读周报·财经
   第CG07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文史
   第CG08版:中国阅读周报·书评·综合
   第ZK01版:中国图书营销周报
   第ZK02版:中国图书营销周报·本期话题
   第ZK03版:中国图书营销周报·案例解读
   第ZK04版:中国图书营销周报·广告
   第ZK05版:中国图书营销周报·人物志
   第ZK06版:中国图书营销周报·个性书店
   第ZK07版:中国图书营销周报·营销现场
   第ZK08版:中国图书营销周报·行情报告
●编客荐书
“逼”老赵写稿
复译是一个文化积累过程
做出版就像种庄稼
寻找图书编辑的“师傅”
编辑·业务·互动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编客·专栏BK04寻找图书编辑的“师傅” 2011-07-22 2 2011年07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