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倪 成
2007年,南京大学出版社文化图书编辑部主任杨全强,策划再版了叶兆言于1997年推出的图书《南京人》,在该书中,叶兆言将南京人的性格、好恶、习惯以及南京城的历史在南京人集体意识中留下的痕迹,都细腻地展现在文字中,刻画了南京人作为一个群体的精神和灵魂。该书推出后,销售情况比预料的好,在南京的书店如先锋书店很受读者欢迎,很快重印,累计销售万余册。
但是,由于该书的文章大都是叶兆言写于20世纪90年代,比如书中写南京人唱卡拉OK、用大哥大、呼机等,写玄武湖那时候的环湖观光列车等,都带着时代的印迹。作为南京本土作家的叶兆言,生于斯、长于斯,一直很关注南京的发展,时有相关文章刊发。因此,在2011年,南大社建议他把近10年的关于南京的文章再收集起来,按写作时间排序,和之前的《南京人》合并到一起,于是就有了这本《南京人·续》。该书记录了叶兆言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8年左右,绝大部分关于南京的文章,从中读者不仅能看到作家叶兆言笔下南京人的集体性格,也能看到他笔下南京这个城市近20年来的一些事件和变化。
叶兆言的文字及在读者中的影响无须多言,南大社在同期还推出了其另一作品《旧影秦淮》。作为两本地域色彩浓厚的图书,南大社自然将推广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南京地区。该书推出后,南大社先向媒体和书店重点推介了这两本书,像中国教育报就将其推荐为教师暑期阅读书籍之一,中国文化报刊登了大幅书摘等;南大社营销中心市场部针对新华书店系统,尤其是江苏省店、南京市店也做了大量的宣传推介、促销工作,使得这两本书很快成为新华书店的重点推介书。先期的宣传之后, 在今年4月的首届江苏书展上,南大社特地邀请叶兆言举办了新书首发暨签名售书活动,很多读者慕名前去。“在新书首发式前,南大社做了充分的宣传工作,通过在南京各大高校张贴海报、媒体预告,以及联合新浪微博南京校园、南京同城会等在微博上发新书讯和活动预告等,让读者知道和了解这两本书。”该书责任编辑沈卫娟介绍道。书展上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场甚至有学校组织团购这两本书,尽管时间较短仍签售图书近300套。之后,南大社又联系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邀请叶兆言在南大做了名为“叶兆言讲南京市城市的故事”的讲座,也受到南大学子的欢迎。
在出版社的一系列推广之下,这部书引起了不少南京人的注意,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但真正给该书带来巨大销售促进的是不久前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针对南京领导干部的推荐,以及随后《扬子晚报》针对该书推出的“你眼中的南京人”栏目,所引起的巨大关注。
在不久前召开的南京市领导干部学习班上,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向南京市的领导干部推荐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家叶兆言所写的《南京人》。随后,《扬子晚报》针对该书推出了“你眼中的南京人”栏目,发起关于“你眼中的南京人、南京城”的大讨论,读者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打热线电话、发微博等方式参与讨论,这引起了南京市民对南京人、南京城的热议,《扬子晚报》有关报道基本上每天一篇,宣传效果显著。相应的,南大社的《南京人·续》和《旧影秦淮》也更受读者热捧;尤其是《南京人·续》一书,很快紧急重印,销售了近万册;加上在2007年出版的《南京人》一书,两本以“南京人”命名的图书,短期内累计销售近2万册。
借势媒体的话题,南大社针对《南京人·续》还将推出一系列后续的宣传推广工作。目前该社已计划联合南京《金陵晚报》连载该书的部分内容,并将于8月份策划促成叶兆言参加由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南京市民学堂”,通过现场演讲进一步推广该书。“这两本书是很好的一个引子,引发了南京人对南京历史、市民文化、市民性格的探讨,意义已经超越了简单阅读的范畴。”沈卫娟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