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国的环境灾难都发生在东北角的明珠地带。大连PX化工厂差点儿泄漏、渤海湾漏油事件持续发酵、中石油着火事件不断发生……曾经的北方明珠,如今正弥漫在厚厚的环境污染阴霾中。上海的《新民周刊》、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一南一北,两本同样具有小资气质的杂志共同把忧虑的目光投向了环境污染这个永恒的话题上来。
渤海湾漏油事件无疑成为最近最让人窝火的话题。大面积的污染、康菲公司的蛮横态度、渔民们坚持不懈的投诉、国家海洋局一次次的严厉表态……让这场环境灾难,极具新闻价值。
9月刊中的一期《新民周刊》,封面故事定为“生蚝与石化”。选题显然跟渤海湾的环境灾难有关,但是又完全不局限于就事论事。杂志提出的问题是:“要生蚝,还是要石化?轮到我们来做这道选择题了”。围绕这个事关生蚝和石化的选择题,《新民周刊》的封面专题连推了《要生蚝,还是要石化》《生蚝战石化》《为了“更好的生活”》《石化海岸》四篇诚意十足的系列报道,把关注的落脚点放在我国台湾和大连两地,通过记者的现场考察和深入采访,揭示了两地石化污染的现状,并配以生活在那里的普通渔民的亲身故事,讲述了他们眼中的环境变迁,读来让人心酸不已。通过这组报道,《新民周刊》的“沪上范儿”再次展露无疑。
而8月29日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这一期封面专题是“搬不走的化工厂——政府、公众与企业的环境博弈”。同样是四篇系列文章:《搬不走的化工厂》《谁来制约化工业》《大连福佳PX项目命运记:一座工厂与一个城市的故事》《我们如何与化工业相处》。在这组系列报道中,“化工”成为频频出现的高频词。不过,相对于《三联生活周刊》在专题操作上的一贯高水准,这组专题并没有炒作得非常出色,整体视野似乎显得偏窄。
两份刊物,在操作关于环境污染的选题时,《新民周刊》侧重于倾听最底层的声音,挖掘新闻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希望藉此动人。而《三联生活周刊》则更侧重反思,一组四篇文章中的一半都充满了反思之情,其情切切。它们一南一北,对生态危机进行着维度不同的双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