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商报封面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樊希安:咬定品牌不放松
  ■商报记者  邹昱琴

  樊希安是一个坦诚、奔放、有激情的人,采访他的记者,和他接触的人,都有这种感受。他的梦想是当一名诗人、作家。因为一首诗的发表,他从新兵连被选调到机关搞创作,写过小说、相声,是小有名气的军旅诗人,还因创作成果突出被选送到吉林大学中文系读书,结果事与愿违,他最终没能从事专业创作,而是成了一名出版工作者。从1986年进入出版行业,办过报、编过刊,也策划编辑过不少图书,出版业的多个行当都干过,丰富的经历和阅历,锻炼了他出版工作的才干,创造了可喜的业绩。他自己担任责任编辑的《风度美·气质美·韵致美》和《邓小平生平、著作、思想研究集成》分别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和吉林省政府优秀图书一等奖。

  2005年8月,樊希安被中国出版集团选调到三联书店任副总经理、副总编辑。“能到三联书店工作 ,是我的荣幸,三联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樊希安如是说。他非常珍惜能到三联工作的机会,珍惜组织给予的总经理、党委书记“一把手”的位置。2009年1月以来,他将三联书店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图书精品迭出,期刊效益持续提高,韬奋书店扭亏为盈,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三联书店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后,又荣获第二届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图书奖、优秀期刊奖、优秀装帧设计奖等六大奖项。经济效益也由2008年的800多万元利润跃升至2010年的2133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1658万元,同比增长16%。说起这些成绩,樊希安将其主要归因于“咬定品牌不放松”,是紧紧依托三联品牌发展的结果。

  认知品牌  热爱品牌

  樊希安执掌三联之初,正是转企改制的关键时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三联书店的路该怎么走?步该怎么迈?樊希安带领班子成员做出了正确的战略选择。他说:“三联品牌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制定的品牌发展战略、人才兴店战略、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中,品牌发展战略居于首位。他提出努力发展品牌、依托品牌发展的明确思路。而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首要的是让员工认知品牌热爱品牌维护品牌,动员大家一起为发展品牌出力。

  他大量阅读介绍三联历史和传统的资料,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字一句反复推敲和概括三联的传统和企业文化,敲定后载入《员工手册》,让全店员工学习领会遵照执行。他恢复韬奋先生创办的《店务通讯》,加强内部信息交流,加深员工对品牌的感知度。他在继承传统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提出发扬“爱店如家,爱事业如生命,爱同志如手足”精神,建设“和谐三联、文化三联、活力三联”的企业文化,还投资建设新的“职工之家”,组织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增加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通过这些大量细致的工作使员工深刻认识到:三联书店近8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坚持方向、服务大众、与时俱进的历史,是一部创建品牌、创新品牌的历史,是一部开拓经营、做强做大的历史,是一部以人为本、不断壮大人才队伍的历史。三联书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办店宗旨不能变,以文化为本位、注重文化传承、文化贡献的定位不能变,正确处理事业性与商业性关系的原则不能变,以员工为本、实行民主化管理的方式不能变,“一流、新锐”的质量标准不能变,“不官不商有书香”的格调不能变。为了三联的发展,也为了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三联品牌。

  发展品牌  依托品牌发展

  军人出身的樊希安,身上有一股顽强的精神,既然认定品牌是核心竞争力,那就“咬定品牌不放松”,紧紧围绕品牌做文章谋发展。

  他深知品牌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永葆青春。为此他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增活力。2009年7月他上任半年后就对新的发展机制和新的组织结构形式进行积极探索。撤销原生活、读书、新知三个编辑室,成立学术、文化、大众、旅行四个出版中心和一个审读室,保留原综合编辑室,形成四个中心加两室的新的编辑部门基本格局。这是三联书店推动改革发展新突破的重要举措,对调整全店选题结构、明晰图书产品线、培养人才队伍、形成新的管理机制、促进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催生了一大批双效俱佳的好书,《目送》、《老子十八讲》、《1944:松山战役笔记》、《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巨流河》、《鲁迅箴言》、《百年衣裳》、《唯一的规则》等图书在各种图书评奖活动中榜上有名。《金克木集》、蔡志忠经典漫画系列、基督教经典系列等重点图书受到读者好评。不断涌现的畅销书拉动了整个图书销售。

  三联书店下属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是著名的京城文化地标,但因为网络书店的冲击以及自身经营上的问题,到2009年累计亏损达2200多万元。面对这一困境,樊希安千方百计要保持、维护这一品牌,最后决定由三联书店注资2000万元,将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改制成为三联韬奋书店有限公司,在实行了精简人员、调整领导层、整合优化业务范围、缩小经营面积等一系列措施后,韬奋书店已步入良性循环,今年上半年已实现扭亏为盈。

  提升品牌影响力的一个重大举措是面向市场打造“大三联品牌”。2010年10月樊希安倡导并主持召开北京三联、上海三联、香港三联高层年会。三家三联书店62年来首次聚会北京共谋发展,发表了《弘扬三联品牌坚守文化使命的共同宣言》,为深度广泛合作奠定了基础。从此,三联进入了“大三联”发展时代。

  产品是品牌的核心,是品牌的根本支撑,樊希安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组织员工生产精品,自己还策划了一批重点图书选题。如《三联经典文库》、《王世襄集》、《鲁迅箴言》等,前两种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后者出版中日双语版等多个版本,产生了国际影响。

  樊希安亲自分管发行工作,他重视产品营销,更重视“品牌营销”,提出了“品牌营销”的新概念。每年都要开展多场拓展品牌影响力的图书营销活动。为了提高品牌影响力,三联书店于今年4月份在青岛召开战略合作会议,同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青岛“四省一市”新华书店建立战略合作联盟,让品牌影响力向发行下游延伸。他还重视走品牌社会化之路,在宁夏、黑龙江、辽宁新建一批冠名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图书零售店”的书店,既扩大了三联版图书的销售,又增加了社会影响。三联读者俱乐部、韬奋书店网店、三联图书淘宝网等的开设,同样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益。

  近年来,三联书店依托品牌发展已经收到了显著成效,品牌影响力与整体经济实力都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图书生产质量、规模、效益都有大幅提高。年净发货由过去8000万元跃升到1.4亿元,回款实洋由4000万元增加到6400万元。《读书》、《三联生活周刊》在社会上知名度和在读书界、思想界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均被评为“新中国六十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书刊合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1亿元。店里继投资500万元在上海购房建立分店,又投资8300万元在北京购买一处7500平方米的办公楼,开始实施在实体上再造一个“三联”的发展规划。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经营水平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内达到A级。在两个效益大幅度提高之后,樊希安提出改革发展的成果由员工共享,“让三联员工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实行薪酬体系改革,提高员工收入,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愿为发展三联品牌殚精竭虑

  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为三联品牌发展切实努力,樊希安率先垂范,给员工树立了样板。

  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坚信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辛勤耕耘才能丰收。在三联书店,樊希安以店为家和勤勉敬业是出了名的。他每天几乎都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离店。三联的员工都知道,他几乎没有休息日的概念,也很少见他出去参加什么应酬娱乐活动,经常是在办公室加班加点,有时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过夜。员工称赞他“五十二”、“白加黑”。今年“五一”,他获得了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唯一的由中央直属机关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

  他身上还有一股拼劲,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在大庆市,为了一单团购生意,他和发行部的同志在对方单位外等候4个小时。今年4月他意外砸伤了脚,医生开假条让他休息两周,他一天也没休息,硬是拄着拐杖参加了在青岛召开的战略合作联席会,被戏称为“铁拐李”。业内一位朋友这样评价樊希安:“老樊还是当年那样一股虎气!”

  由于爱好写作,樊希安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业余笔耕,勤奋加上深入思考和著书立说的能力,他收获了丰硕的写作成果,先后出版有《公木评传》、《灯下草虫鸣》、《五松居论稿》等十余部著作和《樊希安新古诗》等两本诗集。诗集还在全国新古诗创作评选中获过一等奖。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当两年多总编辑,他写出了一本《总编辑手记》。但是到三联书店后,他几乎放弃了最钟爱的写作,全副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上。他说把三联品牌建设好发展好就是一篇最大的文章,他要竭尽全力写好这篇大文章。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对出版科学研究,而是结合在三联的出版工作实践,撰写了多篇研究出版科学的论文,用于交流和指导工作。其中《今天如何发扬“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优秀出版科研论文奖”,《打造中华民族优秀出版品牌》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设新闻出版强国”优秀奖。《创新是落实文化“走出去”的必然要求》等两篇论文发表后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樊希安深知目标没有止境,奋斗没有止境,发展三联品牌的路还很长很长,他以军人的意志,诗人的梦想,正带领三联员工踏上新的征程。“明年的八十年店庆将是三联又一个新的起点,”樊希安说。他将迈向一个新的目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大众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商报封面人物
   第06版:专业出版
   第07版:中外交流
   第08版:世界出版
   第09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0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1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2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CM01版:中国传媒周报
   第CM02版:市场
   第CM03版:国际
   第CM04版:广告
心灵独白
樊希安:咬定品牌不放松
按需出版:观望还是加速?
出版面向市场,如何提高编校质量?
“文交所”对书业意味什么?
中国图书商报商报封面人物05樊希安:咬定品牌不放松 2011-09-23 2 2011年09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