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印业中国周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进行时,看印企36计
  ■商报记者  邹昱琴  倪  成

  实习记者  黄桥茜

  黎   雪:夯实支撑按需印刷的   块基石

  李   刚:在转型中寻找契机

  沈伟荣:用技术与创意助转型

  陆有海:见机而为,顺势而为

  柏  琦:把握客户需求是良性转型根本

  AlonBar Shany:数码印刷机器也在转型中

  风向转变时,有些人去建墙,有些人去建风车。这句话用于形容在转型时期的印刷业再合适不过,转型,也是目前印刷业的现在进行式。

  印刷业转型的趋势沿海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处长周建平这样总结近年来印刷业在沿海地区的转型:第一,集约化是大势所趋。2009年到2011年,上海年产值在1亿以上的印刷企业迅速从92家发展到138家。第二,“总部经济”开始呈现。两年前,集设计、采购、物流、结汇、营运中心为一体的“总部经济”在上海率先倡导。第三,产业链不断延伸。

  在转型期,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会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对于包装印刷,中西部地区将有大的增长,沿海地区则随着奢侈品进入中国,将会要求包装印刷向高端发展;绿色环保印刷市场也将由沿海地区占领。商业印刷方面,由于受到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沿海广告、说明书、票据等产品会呈下降趋势,但艺术品、礼品等必须用实物表现的产品需求量都会上升。

  在出版印刷市场上,他还强调“必须从事数字资产,尽快与信息产业和IT产业融合”。另外,除出版物印刷,在包装印刷与商业印刷方面,印企也要加大开发力度。虽然数字印刷在全球快速发展,但上海印刷协会秘书长潘晓东却没有那么乐观。 “扑面而来的数字印刷,和迄今为止数字印刷在印刷总量上的比重,其实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差异”。2011年,上海数字印刷的产值是6.15亿元,占比不到1%,印刷工业的增长速度比数字印刷的增长速度还要大,“数字印刷在印刷中间的比例还不高是个客观的事实”。与此同时,走在时代前沿乘风破浪的企业发展也很艰难。

  比如2010年上海有4600多家印刷企业,主营数字印刷的企业仅33家,占到了全部印刷数的0.72%,一年经营亏损1352万元。潘晓东坦言,“先期介入的一些数字印刷企业可能可以拥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从经营来说,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境地”。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印刷业者对行业未来有什么样的看法?又该怎么样做好转型?作为印刷业的客户的品牌拥有者对印刷业又有什么样的期待呢?下面,就跟随记者的采访,看已在转型中的印企有哪些妙招。(下转第14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出版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7版:专业出版
   第08版:大众出版 书人书事
   第09版:中国编客
   第10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11版:中国编客·编客学堂
   第12版:中国编客·专栏·视野
   第13版:印业中国周报
   第14版:印业中国周报·话题
   第15版:印业中国周报·市场
   第16版:印业中国周报·关注
转型进行时,看印企36计
为什么要举办“首届中国按需出版论坛”
导读
第三届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广告
广告
中国图书商报印业中国周报13转型进行时,看印企36计 2012-07-31 2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